據中汽協8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我國汽車產銷量達1565萬輛和156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4%和7.9%,產銷量實現同比穩步提升。其中,7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67.9萬輛,環比下降6.9%,同比增長26%;新能源汽車出口10.1萬輛,環比增長29.5%,同比增長87%。1至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459.1萬輛和45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0%和41.7%,市場占有率達29%。另據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達59.7%。
財聯社記者統計了14家A/H股上市車企在7月的銷量情況,8家車企實現同比增長。這8家車企主要依靠自主新能源汽車的帶動,均實現了新能源汽車銷量兩位數以上的同比增長。反觀在新能源業務方面還比較“掙扎”的合資車企,市場份額仍在大幅度收縮。
以比亞迪為例,其在新能源市場的霸主地位依舊無可撼動。7月,比亞迪銷量26.2萬輛,同比增長61.30%,在已實現連續5個月單月銷量破20萬輛的同時,已完成300萬輛年度銷量目標的一半。其中,海洋網的宋PLUS、海鷗、海豚、驅逐艦05和王朝網的元、漢、唐、秦、宋PRO等,7月銷量均在萬輛以上。
【資料圖】
8月9日,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從第1輛新能源車到第100萬輛,比亞迪用時13年;從第100萬輛到200萬輛,比亞迪用時1年;從200萬到300萬輛,僅用了半年時間。如今,從300萬到500萬輛,比亞迪用了不到9個月時間。
除比亞迪,傳統品牌中廣汽埃安、長安自主新能源、吉利、長城以及造車新勢力“蔚小理零”在7月的新能源市場上均表現強勁。其中,廣汽新能源7月銷量49935輛,同比增長84.51%;埃安銷量達到45025輛,同比增長79.86%。今年以來,埃安已實現銷量六連漲,且連續5個月單月銷量破4萬輛。
吉利新能源在7月銷量亦超過4萬輛,新能源滲透率近30%,新能源銷量和滲透率均創下年內新高。極氪7月交付12039輛,同比增長約140%,環比增長超13%,創單月交付歷史新高。
長城汽車近期的表現持續向好,正是基于其電動化轉型的明顯提速,在7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達163.05%。其中哈弗新能源銷售10105輛,連續兩個月破萬;魏牌藍山7月銷售5566輛,連續3個月保持環比增長;歐拉品牌7月銷售10116輛,同比增長14.58%。
此外,理想汽車7月銷量也達到歷史新高,當月共計交付新車34134輛,同比增長227.5%。是月,理想汽車還完成了第40萬輛用戶的交付,成為國內首家取得這一成績的新勢力車企。
新能源的不僅體現在對銷量的助推,更體現在全產業鏈的帶動。7月底,小鵬汽車宣布對德國老牌車企大眾汽車進行技術輸出,被業內視作中國汽車行業的重大轉折點。在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看來,中國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筑起技術的護城河,新能源汽車為中國汽車品牌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加速度。
王傳福預計,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達60%;在新能源汽車的變革浪潮中,中國汽車品牌大有可為,預計2025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將提升至70%。
值得一提的是,在汽車市場普遍陷入價格戰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也在積極調整價格。“隨著碳酸鋰價格的下跌,2月以來的新能源車價格促銷持續增大,新能源乘用車促銷從2月2.8%的低位,上升到6月6.4%,上升了3.6個百分點。”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新能源車是車企轉型發展的核心方向,市場競爭態勢仍不穩定。很多車企希望進一步提升新能源市場份額,通過規模提升降低成本占據市場主力地位,相信下半年車企更多是產品競爭力的提升而非單純的降價提升新能源車市場的規模。”崔東樹進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