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鄢陵縣彭店鎮前栗園村的益母草又到了豐收季,轟隆隆的收割機器卷過2米多高的益母草,成片的益母草像綠色織毯一樣,平鋪在細軟的黃土地上,在旁邊土地上,郁郁蔥蔥澤蘭和佩蘭隨風搖曳,煥發出勃勃生機。
“益母草具有活血、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生命力強,投資小,后續管理簡單,這一季收割完畢后,很快就能切段打包發往亳州,還能再種一次,不過沒有第一次長得高了……”。鄢陵縣彭店鎮前栗園村黨支部書記朱東平帶著筆者邊走訪種植基地邊介紹,輕快的語氣里帶著自信,益母草種植收益初顯,也為村里特色4產業的發展定了一個好的方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前栗園村種植益母草的時間并不久。這兩年村里發生的巨大變化大家盡收眼底。一直以來村民們都是靠傳統的種養,產業結構粗放、效益不高、帶動不強,僅能滿足基礎生活。
幫聯干部李東輝來到村里后,便一直想為村中做些事情,他多次與村黨支部外出參觀考察,與亳州中藥材市場的人聯系,通過檢測前栗園村的土壤成分,給出了種植益母草、澤蘭等中藥草的指導建議,當年便大獲豐收,經過一年的嘗試和學習,探索出屬于前栗園村的“黨支部+合作社”的經營方式,今年種植益母草15畝,澤蘭61畝、佩蘭44畝。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而持久的偉大工程,需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鄢陵縣聯鄉幫村辦公室副組長徐志強說,為確保幫扶工作取得扎實成效,全縣300多名聯鄉幫村干部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堅持常態長效,重點解決好“幫什么”“怎么幫”的問題,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始終與當地政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當好參謀和助手,科學指導幫聯村農業生產工作,堅持因地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旅則旅,將特色產業“扶起來”,以點帶面形成產業鏈和價值鏈,切實增強當地發展的內生動力,從根本上助力鄉村振興“結碩果”。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進入七月,鄢陵縣彭店鎮千畝荷塘內亭亭玉立的荷花競相綻放,暗香浮動,氤氳成詩。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賞花、拍照,荷塘美景成了打卡地,一幅水清岸綠、蟬鳴蛙叫的鄉村振興畫卷躍然而出。
清新脫俗的荷花不僅扮靚了鄉村,還鋪就了一條致富大道。如今的彭店鎮“美麗生金”,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資源優勢,對農村廢舊的坑塘進行整理,做活“荷產業”,讓“美與幸福”在鄢陵聯袂綻放,讓“詩與遠方”為彭店錦上添花。同時,該鎮不斷延伸荷產業鏈條,藕葉茶、蓮藕茶等特色荷產品已經成為解鎖鄉村振興的金鑰匙。現已建成荷花魚塘600余個,商業魚塘3個,形成了春賞荷葉、夏觀荷花、秋采蓮蓬、冬食蓮藕的四季田園風光。
當前,在鄢陵大地的希望田野上,新的產業振興正在孕育。鄢陵縣望田鎮辣椒種植面積6.8萬畝,年收獲小辣椒3400多萬斤,產值達4.08億元,被譽為“辣椒之鄉”。2020年5月批復的千萬元辣椒產業強鎮項目,現已建設鋼結構溫室大棚30座,辣椒生產線1條,購置食品全自動包裝機4臺5套、色選機1套,并成功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辣椒)標準化生產基地。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春。辣椒已成為鄢陵縣重要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之一。2023年,該縣辣椒種植面積達25萬畝,涌現出辣椒專業村80余個、種植大戶6000余戶,辣椒收購點100多個,從事辣椒購銷的經紀人達2000多人,每年僅供給國內知名食品企業老干媽、紅99的辣椒1萬噸以上。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先行。在鄢陵,數百個村莊呈現著不同的鄉土風貌和精神氣象,有因櫻桃而富足的彭店趙家村,因水產養殖業大閘蟹而遠近聞名南塢鎮秦崗村,也有水產業傳承煥發出新活力的陳化店鎮……獨具特色的鄉村產業駛入鄉村振興的快車道,讓全縣各鄉村找到了“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最優解。
2022年,鄢陵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2元,較上年增長4.8%。城市和鄉村的關系,也正跟隨著“聯鄉幫村”不斷更迭升級的實踐,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勠力同心聚眾智,奮楫揚帆譜新篇。下一步,鄢陵縣聯鄉幫村干部將始終緊握拳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堅定的步伐,推動資源、優勢、力量、特色與鄉村振興更精準更有效地融合,為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注入強大內生動力。(來源:鄢陵縣委宣傳部 蘇可喜 陳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