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陳文新 許發順
面對“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現實,生活在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貴州農民,曾經的人生選項只有種地和打工,幾乎沒有第三選擇。貴州省貴陽清鎮市站街鎮農民也是如此。
(資料圖)
如今,依靠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的肉雞養殖產業,站街鎮農民不再因循守舊,而是瞄準不斷精細化的產業鏈中間環節,變身職業化程度更高的技術農民,分享產業發展壯大的紅利。
產業發展帶來新選擇
站街鎮肉雞養殖產業發展壯大后,催生了一些新的職業,農民的就業選擇更多元。這在高樂村村民莫進的身上得以集中體現。
在養雞之前,頭腦比較靈光的莫進干過很多行當。他曾養馬,在農閑的時候跑運輸;在城鄉之間買進賣出土豆、油菜籽、玉米、大米等農產品,賺點“辛苦錢”,往往天不亮就要出門,天黑后才到家,長期“兩頭黑”,遇到下雨天就抓點煤灰或柴火灰灑在解放鞋里,防止走路打滑;其后,他還買了一輛農用三輪車,給釀酒廠運送玉米和高粱;輾轉于同村人介紹的各種建筑工地,下苦力、打零工……
“不僅辛苦,而且收入低、不穩定,沒有一行干了超過三年的。”這是那些年經歷給莫進留下的印象。
當地肉雞養殖業的發展給“莫進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看到同村有人開始養雞并且穩定獲利,莫進和其他農民也逐漸加入養雞隊伍。在參與養雞的過程中莫進發現:肉雞養殖產業發展會涉及多個環節,包括建筑材料供應、設施設備供應、勞務施工、養殖過程服務、運輸服務等,都能形成穩定的就業市場,這些市場的從業人員收入隨著市場的擴張而增長。莫進和同伴們把發展的目光盯在這些新興就業市場上。
產業發展催生新職業
根據相關測算,當肉雞出欄規模增至1000萬羽時,每年用工需求可達10萬人次左右。2021年,莫進帶頭成立清鎮市第一家肉雞社會化服務專業合作社——莫氏建進農業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業務內容全部圍繞肉雞產業服務開展,包括打疫苗防病、切嘴助力進食、品牌雞戴腳環、抓雞、鏟雞糞、運輸、洗圈等,現在重心放在服務需求較為旺盛的疫苗注射上。
“早的時候,各家各戶的養殖規模都不大,加上各家的養殖階段不一樣,大家互相換工節省請人的工錢。后來,有人開始擴展養殖規模,在換工時就產生分歧,規模小的不愿和規模大的換工,規模大的只能花錢請人。”莫進說,加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請人上門打疫苗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了,他就當起了“包工頭”,專門組織隊伍到各地開展打疫苗服務。隊伍成員大多是養殖戶,都參加過相應技術培訓,上手特別快。
現在,莫進的打疫苗業務已擴展到清鎮之外的開陽、納雍、長順等地,合作社技術工人也擴展到53人。
像莫氏建進這樣的服務隊,高樂村還有3支。那么,轉變為技術工人的農民收入到底如何?實際上,莫氏建進的收費標準已成為整個清鎮市及周邊地區的不成文的市場標準:每個技術工人每小時20元。現在市場需求愈加旺盛,這些技術工人經常一天自愿工作超10個小時,平均月薪4000元以上,成為當地勤勞致富的典型。
除了這些打疫苗的人,站街鎮還涌現出雞舍建筑工、運雞人、鏟雞糞工人、戴雞腳環工人,在這里,肉雞養殖產業催生出越來越多的新職業。
產業發展促觀念改變
曾經,高樂村村民家的孩子大部分讀完初中就不繼續讀了,但最近幾年高樂村的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每年都有七八個,還呈現增長態勢。高樂村養殖戶楊孝江認為,大學生數量增加和肉雞養殖產業發展息息相關。
“如果我們這個地方沒有這個產業,就不可能有這么多大學生。”楊孝江說,憑借養雞,大部分養殖戶每年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而且還帶動產生了相關的服務行業發展,農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活水平提升后,大家對教育愈加重視,“出產”的大學生數量就越多,當地農民的發展視野就越開闊。
高樂村村民徐德清曾在外打工,輾轉建筑、榨油、運輸、五金銷售等多個行業后,加入養雞大軍并將重心放在養雞上。依靠養雞賺的錢,他成功將兩個孩子培養成大學生。在孩子的引導下,徐德清還經常上網學習,在學習更多科學養雞的知識后,他自研了一套“土設備”,在雞舍里多安裝了數根細管,能夠實現雞舍的全屋噴霧,具有很好的降溫和殺毒功效。當地養雞龍頭企業技術員上門“取經”后,立即在新建的雞舍對“土設備”進行大范圍推廣。
站街鎮農民還將肉雞養殖作為養老產業來投資。站街鎮小壩村的蘭惠一家三姊妹就是這樣,她們合伙出資100多萬元,建設了4間現代化雞舍,工程建設已進入尾聲,即將安裝水線、料線,很快就可進雞苗。
一個小小的肉雞養殖產業,為站街鎮農民帶去了前所未有的人生選擇,也為當地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記者手記
新型職業農民助力鄉村振興
隨著站街鎮肉雞養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民思維更活躍、視野更開闊、就業選項更豐富,越來越多的新型職業農民在這里涌現。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并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其“新”主要表現在:掌握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流動性,職業選擇取決于自我選擇和市場選擇雙重因素等。
與傳統農民相比,新型職業農民主要有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三個類型,無論哪一種類型,他們都以農業為職業,擁有一定專業技能,是農村中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有組織的職業化群體,是振興鄉村、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主體。站街鎮肉雞養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證明,正是因為傳統農民實現了向現代職業農民的轉變,站街鎮的肉雞養殖產業鏈的附加值才更多地留在當地,對農民的帶動作用才更明顯,新型職業農民將成為實現鄉村振興可靠的支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