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演唱會上
粉絲激動的喝彩嗎
(資料圖)
“鄒夾龍~鄒夾龍~鄒夾龍~”
這句方言
跟著內蒙古一起火出了圈
當《七里香》《稻香》
響徹體育場
內蒙古的“一陣風”
也吹到了全國網友的心上
網友感嘆:
原來你是這樣的內蒙古
除了“好看”
內蒙古還“好吃”
初秋的內蒙古
百花開盡 瓜果入籃
對于吃貨而言
那必須是:
在《七里香》和《稻香》之間
選擇了內蒙古的
“秋香”
土
豆
烤土豆、土豆泥、炸薯條
……
土豆愛好者總是能
“物盡其用”
把土豆加工成各種美味
這兩天農田里的
“金豆豆”成熟了
很快就能端上你的餐桌
讓你一飽口福
眼下
內蒙古赤峰市
紅山區紅廟子鎮的土豆
進入收獲期
田間一片金黃
地里機器轟鳴
農機開過
一顆顆圓滾滾的土豆
從地里翻出
村民們穿梭在地壟間
熟練地分揀、裝袋
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小
麥
作為碳水大省的內蒙古
小麥做成的美食
數不勝數
燒麥 炸糕 焙子
……
每一種吃法都不可復制
巴彥淖爾
眼下
河套小麥喜獲豐收
最新測產結果顯示
巴彥淖爾市
小麥最高畝產683.46公斤
創歷史新高
今年
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
共種植小麥2.1萬畝
其中“巴麥13號”
種植面積1.5萬畝
畝均產量
可穩定在1000斤以上
比傳統小麥品種增產5%~10%
烏蘭察布
日前
烏蘭察布
察右后旗17.6萬畝小麥
已進入成熟期
陸續收割
田間地頭呈現
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在一望無垠的麥田里
收割機轟鳴向前
割麥、脫粒
一氣呵成
野
生
榛
子
嘎嘎香 嘎嘎脆
榛子果仁是不是你
最愛的堅果零食
這兩天
興安盟阿榮旗的林田
變成了“榛”香現場
近日
內蒙古興安盟阿榮旗
迎來野生榛子豐收季節
農民忙趁時節
上山采摘成熟榛子
風里飄蕩著山下莊稼成熟的氣息
滿山榛樹隨風輕擺
葉子沙沙作響
榛子彼此相依
低首碰撞
一派“榛”香好景象
谷
子
谷子
古稱稷、粟
亦稱粱
一年生草本植物
去皮后俗稱小米
小米只會用來熬粥
NO! NO!
小米還有很多美味吃法
小米發糕 小米涼糕 小米鍋巴
……
初秋時節
在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石哈河鎮
6000畝谷子種植基地
沉甸甸的谷穗迎風搖曳
在微風中翻滾著“綠浪”
一幅鄉村美、產業興的豐收畫卷
在大地上徐徐展開
葡
萄
紅地球
火焰無核
玫瑰香
陽光玫瑰
……
這些你叫不上名字的葡萄品種
烏海都有
又是一年葡萄成熟時
來烏海嘗鮮果葡萄
還可以打卡“醉美”葡萄酒莊園
品味葡萄美酒
入秋以來
位于烏蘭布和沙漠東南緣的
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巴彥木仁蘇木烏蘭素海嘎查的
30棚酸甜可口的沙漠葡萄掛滿了枝頭
碧綠通透的
“陽光玫瑰”
“妮娜女皇”
“玉波二號”
葡萄青翠欲滴
又軟又香的“藍寶石”葡萄
猶如一串串深藍色水晶
掛滿了枝頭
每一串的重量都在1—2斤之間
小小的果子鮮嫩爆汁
醇香甘甜
絲絲縷縷縈繞于唇齒之間
辣
椒
下飯辣醬↓
麻辣火鍋↓
辣椒炒肉↓
雖然內蒙古
相比全國
算不上吃辣界的“扛把子”
但是在種辣椒這方面
可是“嘎嘎有本事”
在臨河區雙河鎮進步村
辣椒綠色高效種植園區
3000余畝連片種植的辣椒田里
一行行整齊的辣椒枝繁葉茂
串串紅綠相間的辣椒掛滿枝頭
園區引進
湖南 重慶 四川 貴州
河南 湖北 江蘇等地
辣椒新品種86個
種類主要有
朝天椒(干椒) 鮮椒(醬椒) 線椒等
巴彥淖爾氣候適應
日照充足 土壤肥沃
種植的辣椒品質優良
辣紅素含量
相較其他地區高5%~10%
是制醬、加工紅色素的上好原料
2023年巴彥淖爾市
辣椒種植面積約22萬畝
較2022年增加約10.5萬畝
苜
蓿
這個季節的內蒙古
小牛和小羊也很有口福
因為正值苜蓿收割的時節
新鮮的苜蓿
牛見牛愛
羊見羊也愛
作為世界上種植最早的牧草之一
苜蓿占據了最重要的一席
它不僅富含粗蛋白
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而且還含有一些未知生長因子
適口性好 營養價值高
近日
內蒙古和林格爾縣
3200畝苜蓿草種植基地
迎來今年的第三茬收割
該基地地處
中緯度溫帶
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年日照時數約3000小時
年平均降水量300至400毫米
是呼和浩特市
5個優質牧草技術攻關項目中
種植面積最大的
綠油油的收割畫面
簡直太治愈了
網友:真的好解壓!
綠油油 金燦燦 紅彤彤
這是內蒙古農田里釋放的“多巴胺”
隔著屏幕是不是已經
感受豐收的味道了
一起奔赴豐收季
感受秋日里的crush吧~~
編輯/瑄瑄
責任編輯/薛花 瑋琦
審核/云航
監制/弓春偉 王玉甫
總監制/賈杰
部分資料來源:新華社 巴彥淖爾晚報
聲明/轉載注明來源于奔騰融媒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