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紫菀、風鈴草、千屈菜……最近居民驚喜地發現上百種鄉野植物出現在了京城的街頭巷尾,圓潤如玉的鵝卵石也在居民家門口“排排坐”,與環繞其間的溪水相映成趣。如今東西城居民一出家門便可領略清新綠色的“鄉風”,這就是今年首次啟動建設的城市森林公園,其中西城菜市口等3處已開放迎客。
在高樓林立、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也能長出森林?東城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禇玉紅介紹說。“城市森林公園是城市公園的一種,區別于常規公園以景觀美化為主要功能,城市森林公園則更注重生態效應。”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副處長宋學民解釋道。也就是說,城市森林公園一方面外貌近自然,另一方面功能近自然,區別于“一季一換”的植物,城市森林中的植被可以“三季有花、四季有綠”,自然循環,并為鳥獸提供適宜的食物和棲息場所。
目前,城市森林正在東城區、西城區開展6處試點,分別位于西城的新街口、菜市口、北京國賓酒店西側、復興門地鐵站東北角、東城的西革新里、通惠河與東二環護城河交匯處。其中,新街口、菜市口、西革新里3處城市森林已完成建設,向市民開放。
走進位于通惠河與東二環護城河交匯處的大通濱河公園,植被參差錯落,暗藏玄機。小路兩側植被從花墻里探出頭來,一米高的臺階并非水泥制造,取而代之的是有孔隙的生態袋,植物從砌了好幾層的生態袋里垂簾直下,形成一片綠色屏風。腳下是大大小小的鵝卵石,荊芥從鵝卵石的縫隙中鉆出,旁邊苔草、薄荷、紫菀等耐旱植物代替了費水、嬌氣的冷季型草坪,適合粗放型管理;樹坑里紅紅綠綠的物質叫魔奇,據說是經過樹碎發酵的養料,遇水則黏不容易被大風吹走,保水保濕。這片綿延于二三環之間的沿河綠地占地9.5公頃,目前已經完成建設70%,預計明年“五一”完工。
過去的大通濱河公園所在地曾是連片的平房,一墻之隔的火車晝夜呼嘯而過,響徹整個平房區,如今隆隆火車聲已成為大通濱河公園的一張名片。
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明年全市16區每個區原則上都要啟動建設這樣一處城市森林公園,面積至少在1公頃以上。(實習記者曲經緯 何建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