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發起的世界旅游聯盟在四川省成都市正式成立,聯盟境內外會員共有89個,來自世界29個國家和地區。聯盟的成立對于旅游業未來的發展意味著怎樣的契機?如何借助這個全新的平臺實現互助共贏?各界人士對此展開了熱議。
成立聯盟“水到渠成”
旅游業是世界公認的資源消耗低、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高的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許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據世界銀行估算,旅游業每消費1美元,可為全球帶來3.2美元的經濟增長。大力發展旅游業,正成為世界各國增強綜合競爭力的戰略選擇。
國家旅游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綜合貢獻達11%,全年旅游總收入達4.69萬億元,同比增長13.6%。預計到2020年,中國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將達到12%,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業100萬人以上,旅游業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貢獻將更加凸顯。
“隨著中國由旅游大國向旅游強國轉變,選在此時由中國發起成立一個全球性、綜合性、非政府、非盈利的國際旅游組織是水到渠成。”剛剛當選世界旅游聯盟首任主席的北京首旅集團董事長段強表示,面對全球旅游業發展的形勢和機遇,作為世界旅游大國,中國愿為搭建全球旅游業交流平臺,增進全球旅游業界交流合作,推動全球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努力。
國家旅游局國際司司長劉士軍表示,目前國際非政府組織已經成為全球旅游治理體系的重要力量,我國旅游業發起建立全球性、綜合性的國際非政府旅游組織,有利于拓寬國際合作渠道,拓展中國旅游業國際發展空間。“參與國際旅游規則的制定,有利于推動中國旅游業標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國在世界旅游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借力聯盟平臺 謀求共同發展
近年來,國際旅游業重心持續東移,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場,對全球旅游收入的貢獻年均超過13%。2016年出境游人數達1.22億人次,占全球國際游客總數的10%。國際旅游業界看重中國市場和中國作用,普遍希望與中國加強旅游交流合作。此外,當前我國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特別是大型旅游企業成長性好,“走出去”意愿強烈,參與國際競爭的積極性很高。
“全球旅游業需要更加有效的國際非政府合作機制。”塞舌爾中國友好協會會長廖俊僑表示,目前各國旅游便利化水平參差不齊,不同區域旅游發展不均衡明顯,因此各國企業和協會都積極響應成立聯盟的構想,認為聯盟的成立有助于與中國一道,共創旅游發展的新格局。
“以往獲取準確的旅游數據很難,如果能通過聯盟這個平臺獲取相關的數據的話,可能給從業者的幫助是很大的。”美國旅游協會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田曉華介紹,通過數據分析,就能準確的掌握到旅游客源來自哪些地區,可以了解游客喜歡什么樣的產品,從而開發迎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線路,提供有力的旅游產品和服務,促進旅游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芬蘭航空大中華區總經理羅伯特認為,作為一家歐洲航空公司,世界旅游聯盟的成立對于航空業和旅游業都非常重要。“通過這樣一個平臺,不僅分享成功的經驗,還可以通過頭腦風暴進行更好地創新,共同促進世界旅游的發展。”
關于世界旅游聯盟下階段工作,段強表示,世界旅游聯盟將緊緊圍繞聯盟宗旨,完善內部組織建設,深入挖掘會員的實際需求,開展高效國際合作,提高聯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重點是推進秘書處建設,全面樹立品牌,開展宣傳推廣、舉辦系列會議、發布權威數據、持續招募會員。“作為非政府、非營利國際旅游組織,世界旅游聯盟愿意成為國際旅游業界交流合作的新平臺,密切聯絡世界旅游組織等國際旅游組織,相互支持,團結協作,深化世界旅游業界交流合作,促進國際旅游業發展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