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廁所,大民生。廁所問題不僅關系到旅游環境的改善,也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環境的改善,還關系到國民素質提升、社會文明進步。“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我市相關部門、相關區縣正在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既抓好硬件建設,又注重養成文明如廁習慣;既講究清潔干凈,又兼顧經濟實用,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讓“廁所革命”成為樹立文明新風、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發力點。
“廁所革命?”雖然陸生明對這個說法有點兒陌生,但只要問她家8月份新修的廁所,她頓時來了精神。陸生明是重慶市銅梁區永嘉鎮復興村的村民,她家的住房修建于十數年前。由于當年缺乏相關規劃設計,廁所下水系統直接被忽略了,穢物直接通過水槽引到一旁的豬圈,露天堆放。
陸生明稱,當時農村大多都是這樣的廁所,天氣熱一點味道就很大,很容易就彌漫進了屋,而且清理起來費時費力,得靠人力一擔一擔的挑到田間菜地,搞得家人不怎么喜歡在自家上廁所了。異味大、滋生蚊蠅、不衛生還難打理,這樣的廁所用了十多年,為什么不挖個化糞池呢?陸生明說:“化糞池也好不到哪里去,大都是挖個坑用水泥糊了里子,蓋上兩塊板,一樣會有味兒。”
這個困擾了陸生明10多年的難題,終于在今年得到了解決。今年4月的一天,陸生明家來了一撥人,說要幫她家免費修廁所,是做前期考察來的。陸生明連忙問新廁所是啥樣?其中一人說:“修好了保證干干凈凈,一點兒味兒都沒有!‘廁所革命’就是要革‘有污染,不衛生’的廁所的命!”
這撥人離開后沒多久,村里各個隊的廁所改造工程就陸續開始了。“大概是8月份要打谷子的時候,娃兒還沒開學,他們就來把廁所弄好了。”陸生明高興地介紹起自家的新廁所,“有三個大桶埋在屋外的壩子里,原來是直接沖到豬圈,現在就直接沖到桶頭。里面的水就自己流出來,直接引到田頭。一點兒味都聞不到了,也不生蒼蠅蚊子,(桶)埋在地下只露個蓋蓋,也不占地方。要澆地的話,直接揭開蓋子舀出來,方便得多。”告別了用了十多年的臟亂差的廁所,陸生明家的人再也不用忍受那股子異味兒了,如廁時也沒了要“打掃豬圈”的心理負擔。陸生明對“廁所革命”贊不絕口,末了還特別提醒:“這個改造不花一分錢,全是政府補貼的!”
銅梁區永嘉鎮黨委委員余發強介紹,該鎮從2012年開始進行農村廁所的無害化處理,陸生明說的三個大桶,就是改建的三甕式化糞池,另外還有三格式化糞池。兩種化糞池的基本工作原理都是使用“厭氧發酵”的方式,在密封環境下對糞便進行分解。徹底解決了以往“露天堆放”和“蓋上兩塊板子”等土造化糞池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及衛生問題。經歷廁所改裝后的村民對新的廁所都是贊不絕口,都很滿意。
農村公廁配起專職美容師
靠墻根、鉆地堰,這些農村傳統的如廁方式如今在合川區越來越少,農村改廁工程讓這里的農家廁所變成了衛生間。
在合川區清平轄區內的清平、陵川、楊柳壩三個場鎮,每一座公廁都干干凈凈、清清爽爽,每一座都有1名專職人員負責保潔并堅持24小時免費開放。“小廁所,大民生,改善人居環境,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先得把群眾如廁問題解決好。”清平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鎮轄區內三個場鎮共有25座公廁,每座公廁都配備了1名專職人員,專門負責公廁內部及周邊3米范圍內的衛生保潔。此外,該鎮還配備了2名專職公廁維修員,及時搶修公廁出現的各種故障,保持公廁正常使用。
在做好公廁保潔維護的同時,該鎮還投入19.4萬元新修水沖式廁所1個、升級改造廁所7個,安裝蹲便器59套、照明燈14盞、滅蠅燈14個,更換維修公廁設備48處,確保每個公廁整潔美觀、干凈、配套設施齊全。
重慶未來三年建設3197座廁所
根據重慶市旅游局發布旅游廁所革命三年建設情況的報告顯示,三年來,我市計劃完成旅游廁所2309座,其中新建1751座,改建558座。實際完成2458座,其中新建1882座,改建576座;超計劃149座,增加6.45%。
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15年起,市級財政從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中,2015年安排1000萬元補助資金,2016安排400萬元專項補助資金建設旅游廁所,有效推動了旅游廁所的建設推進工作。
其中,萬盛、江津、武隆等5A景區的廁所,體現了當地生態效果。巫山、巫溪縣高山高海拔的廁所,體現了當地民族特色建筑風格。黔江、石柱、酉陽廁所,極具土家族特色。這些旅游廁所除在功能上做到設計標準規范,設施設備齊全,技術創新實用、標示標牌醒目外,還特別針對高海拔、氣候寒冷的特點,設置了防凍供水裝置和熱水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還專門針對市民和游客在城區尋找廁所難的問題,開發推出手機APP軟件,可以快速定位用戶所在位置附近20座公廁具體位置、距離等信息,可以通過搖晃手機找到距離用戶最近的公廁。部分區縣推出紙質版、電子版公廁地圖,方便游客使用。
該負責人還表示,全市廁所革命建設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還將建設廁所3197座,其中新建2683座,改建514座。
記者調查
“廁所革命”景區升級
“廁所革命”是提升旅游業品質的務實之舉,我市旅游景區的廁所建設情況怎么樣呢?昨天,重慶晚報記者走訪了市內部分旅游景點,對此展開了實地調查。
重慶人民大禮堂是許多游客必到之地,廣場旁邊就有一間公共衛生間,來來往往不斷有人來此如廁。進入大門,一側有一個小窗戶,里面擺著衛生紙等用品。進入女廁后,有三個洗手池,里間共有14個廁所位置,包含一個殘疾人專用的坐便,其余的是蹲便器。來此旅游的曾阿姨說,在她旅游過的景點廁所里,這個廁所算環境好的。從人民廣場旁邊的公共衛生間出來,重慶晚報記者來到曾家巖輕軌站外的一個公共衛生間,同樣也是三個洗手池,這個廁所要比之前的小很多,女廁所里只有5個蹲位,但有明顯的香味。
遠郊區縣景區的廁所也實現了提檔升級。在接受重慶晚報記者采訪時,云陽縣旅游局相關負責人稱,2015年和2016年,云陽縣共建設A級旅游廁所32座,其中AAA級3座,AA級5座,A級24座,其中有6座配有“第三衛生間”,總投資1500多萬元,總建設面積4071平方米。“2017年建設A級以上旅游廁所11座,其中AAA級1座,AA級2座,A級8座,總投資328萬元,面積1028平方米。”
該負責人還介紹了做好云陽旅游廁所革命工作的幾個方面:一是計劃2018年新建、改建旅游廁所30座;二是加大旅游廁所規劃布局和建設力度,使旅游廁所與旅游景區、旅游道路同步建設、同步投用,實現旅游廁所全覆蓋;三是進一步加強業務指導和巡查力度,及時發現和整改旅游廁所建設中存在的不規范、不達標等問題;四是強化旅游廁所管理,加大巡查、檢查力度,督查旅游廁所管理單位做到人員到位、管理有效,隨時達到“五有一無”(有水、有電、有紙、有洗手液、有專人管理、無異味)要求。此外,還將通過廁所文化來引導游客文明如廁,在每個廁位設置溫馨提示語和通過漫畫的形式宣傳文明如廁。
主城公廁試點免費WIFI
市城管委透露,截至今年8月,我市主城有廁所2447座,其中公廁1986座,對外開放社會廁所461座,全部實行免費開放。在這1986座公廁中,一類公廁226座、二類公廁774座,僅占公廁總數的54.3%,城市公廁品質改善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改善城市公廁,我市究竟有哪些舉措?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到2020年12月,主城區將完成新增公廁720座,其中新建公廁230座,對外開放社會廁所490座,使主城公廁總量達到3160座。
注重細節和人性化服務,也是本次推進“廁所革命”的特色與亮點。上述負責人介紹,針對人流密集場所,女廁位與男廁位(含小便站位)的比例不小于2:1建設,盡可能解決女性如廁難的問題。另外,一類公廁設有空調,二類公廁設有空調或電扇。對于老幼及行動不便的市民,則將廁所冠以“第三衛生間”稱謂,以方便如母子、父女、異性服侍行動不便者如廁時獲得照顧而使用。第三衛生間除具有無障礙專用廁所的衛生設施外,還增加了嬰兒及兒童等衛生設施,其內部設施包括成人坐便器、成人洗手盆、多功能臺、安全抓桿、掛衣鉤和呼叫器、兒童坐便器、兒童洗手盆、兒童安全座椅。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在探索試點北京建設的“第五空間”的經驗做法——在公廁推出免費覆蓋WIFI、設立繳費設備、二維碼消費、手機充電、汽車充電等便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