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在敬老院里工作。
2014年建設的重慶市雙橋經開區郵亭鎮敬老院位于郵亭鎮東勝新村小區內,是一座漂亮的四合院式的樓院。走進敬老院,筆者看見一位干練敏捷的婦女正在一樓的角落里,忙著用洗衣機為老人們漂洗床單。這位婦女名叫劉瓊,是敬老院的管理員,入住郵亭鎮敬老院的37位老人以及認識她的人都稱她為“劉院長”。
劉瓊對筆者說:“這幾天天氣好,昨天洗了二樓老人們的床單,今天洗一樓的。”
今年1月入住敬老院的彭昌友激動地插話說:“劉院長啥都做!一個月三十天,她能做出三十七、八天來。”敬老院的飲食員、清潔員每人每月各休假4天,劉瓊就要8天頂班,電視機不能用了、洗衣機不轉了、老人的指甲長了、衣褲破了、水管漏了、院屬菜地要人照料了……這些都是劉瓊要管的事。此外,劉瓊還要勸解老人們之間的斗嘴,還要負責食堂的食材采購等。
在郵亭鎮敬老院,入住的老人均屬五保戶、肢殘和智障等特殊人群。“干敬老院的管理工作要有幾得:聽得、忍得、聞得、看得,這個工作真不好做。”劉瓊直爽健談、精敏能干,曾是郵亭鎮人大代表,做過村里的婦女主任和會計。“甘愿自己多做事,自己吃虧都可以,決不讓五保老人吃虧,把這些老人當作是自己的親媽親爹看待。”
據了解,郵亭鎮敬老院舊址在老鷹巖,距現址有12公里遠。2010年,劉瓊受鎮政府安排,前去管理敬老院。“其實當時我很不愿意去,那里的環境太差了。”在親朋好友的多次勸慰后,劉瓊去崗位報道了。
劉瓊到敬老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環境。“整整搞了一個半月的衛生。把不能用了的舊衣服扔掉,把老人們的黑蚊帳燒掉,清理了臟糞池,拆開了大衣柜,分別把衣柜安裝到老人們的房間里,方便老人們取衣服……要是不能吃苦,就干不下來這份工作。”就在劉瓊整治完敬老院環境的不久之后,重慶市民政局的領導到郵亭鎮敬老院檢查,看到院里的情景時對劉瓊說:“我相信你,你一定有能力搞好這個敬老院。”
劉瓊的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贏得了當地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今年3月,郵亭鎮政府在敬老院實施了醫養結合工作。鎮衛生院在該敬老院設置了5間輸液室,緩解了老人們看病難的問題。“以前有老人生病需要住院輸液時,我實在忙不過來,只好派一個腿腳還算麻利的老人去醫院幫忙護理,現在,老人們在敬老院里就能得到治理。”劉瓊說。
劉瓊的丈夫在一家公司當保安,下班后也就成了劉瓊在敬老院里的“幫手”。諸如給行動不便、有智力障礙的老年男性洗澡等女性不便做的事,劉瓊的丈夫都會攬著做。
忙完之后,劉瓊也會和老人們坐在一起說笑玩樂,即使在休閑時間里,她的視線也一直關注著敬老院的大門,因為郵亭鎮敬老院“沒有專門的門衛,老人們又不讓關大門,所以就要一定多加注意,留心老人私自外出,保護他們的安全”。
敬老院護理員最需要的是愛心和耐心。劉瓊這位五保老人的“大家長”,在陪伴老人們頤養天年的工作中,看到了生命的珍貴,也發現了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