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大屏幕前了解前方發來的線索
街長謝方國
貼在街邊的街長公示牌
近日,重慶榮昌區城內,小雨冷風,街頭人稀。
在城南大道104號路燈桿旁,一個人正專注地對一塊路面拍照。不到兩分鐘,榮昌區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有了這個人剛用手機上傳的路面照片。
你可能不知道,即便在這種氣溫陡降的天氣里,榮昌城區街頭仍然有111個逛街人,隨時準備掏出手機,對著街頭拍照。
這些人逛街拍照純屬義務——手機是自己的,甚至上傳照片的流量費都是自掏腰包。他們干著城市啄木鳥的工作,還有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頭銜——街長。迄今,他們平均每天上傳約60組照片,最多時超過100組。
他像極了拔槍作戰的士兵
謝方國,63歲,住在昌州街道油櫟社區。他對車輛亂停亂放、牛皮癬廣告、白色垃圾等亂象深惡痛絕。得知區里要組建城市啄木鳥后,他第一時間報名。憑借一腔熱情及對社區的了解,他成為街長。
記者見到謝方國時,他正在細雨中逛街,沒打傘,發梢有雨珠。他說,不打傘能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只見他雙目盯著街面及周邊環境,若遇到路面破損或燈桿歪斜等情況,他就像發現敵情般:停步,核實,確認屬于影響居民生活、需相關部門解決的城市管理范疇,拍照,上傳。
他那專注的眼神和迅速的反應,像極了拔槍作戰的士兵。
謝方國們沒有制服,沒有專用交通工具,靠著一雙腿、一部手機和一副熱心腸,為榮昌城內的環境好轉獻出一己之力。
榮昌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劉彬說,謝方國們每次上傳的照片,均屬城市管理中的線索,指揮中心把該線索交辦給相關聯動部門解決后,謝方國們會返回現場驗收,滿意后再次拍照回傳。這時,整個線索辦理才算完結。
“他們驗收后如果不拍照,線索不結案。”劉彬說,這是街長制的倒逼機制之一,更是對啄木鳥們無私奉獻的尊重。
截至目前,這些街長們分布在榮昌城內240條街區,自今年8月開始介入城市管理以來,結案率達到100%。
誰家的狗凌晨一直在狂吠
在榮昌區政府下發的街長制實施辦法中,有一段關于創新監管方式的內容——“堅持公眾參與、共同治理原則,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城市管理格局。”
目前,活躍在榮昌城區的百余名街長,普遍在四五十歲,五十歲以上的約占60%,女性占80%左右。記者注意到,街長們多是社區工作人員、小區黨員及居民。
如何及時發現對居民們來說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城市病?街長們的作法是:眼睛向下,像偵察員般各顯神通收集線索。
女街長們,借助女性易讓人產生親近感的優勢,有意識地到小區或街頭拉家常,比較容易收集到一些眼睛難以發現城市病線索。如凌晨時分,誰家的狗叫得不收聲?高空拋物困擾底樓住戶,誰干的?等等。
男街長們,擅長在逛街拍照間隙發展線人,經常收獲一些猛料。值得一提的是,謝方國不但像其他街長一樣公開自己的電話號碼,還借助社區心愿墻找線索,能夠非常精準地發現問題并找到知情人;跟社區樓長交朋友,得到第一手城市病線索;邀進其他街長進微信群,學習探討獲取線索的方法……
劉彬認為,謝方國們各顯神通治理城市病的源動力,跟大家收集線索的快樂過程直接相關。此外,100%的結案率,也讓大家衍生出一種不負居民信任的使命感。
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
在榮昌區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謝方國們上傳的圖片,在不斷更新。
處理每組圖片時,中心督察員同步把指令交辦給公安、工商及消防等聯動部門。重慶晚報記者注意到,這些指令備注有急辦件、限時件或超期處置件等字樣。
記者從榮昌區委宣傳部了解到,該區自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后,成效顯著。城區環境衛生管理、園林綠化管理、戶外廣告管理等8個方面109項職能職責,全部下放到所屬鎮街,實現權隨事走、人隨事調、費隨事轉,并梳理區公安、環保、水務、交通等21個職能部門權責清單,將原有327項城市管理職能整合為128項,明確了各部門責任界限,消除執法空隙。
“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層面,我們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劉彬介紹,鑒于街長制在城區城市精細化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城區外的廣順街道、萬靈鎮等“四街一鎮”最近也啟動了街長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榮昌區啄木鳥隊伍會變得越來越大,甚至可能出現在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