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鳴笛的2017長江三峽國際馬拉松賽,是忠縣成為重慶首個全國文明縣城后舉辦的第一個大型賽事。移步換景的忠縣濱江路讓5000多名國內外選手沿途領略了長江三峽的壯美,忠縣城鄉居民也讓所有選手感受到了這座城市舉手投足間的優雅與文明。
忠縣依山傍水、橋島相連。三峽工程蓄水后淹沒了一半老縣城,呈現出三峽庫區獨特的“半城”景觀。但“半城搬遷半城留”造成的規劃不統一、設施不配套、街巷難銜接等問題,也一度造成讓當地人頭痛、外來者頭暈的“半癱瘓”難題。對于半城搬遷后的臟亂差,縣委縣政府最初的辦法是給縣城“洗臉”,全縣齊動手改善市容市貌。這一看似不得已的舉措贏得群眾交口稱贊,忠縣人讓人居環境更美更好、期待忠縣從里到外大變樣的愿望更加迫切。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忠縣縣委縣政府啟動了“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創建育民”工程,通過創建推動經濟社會大發展的全國文明縣城創建行動。“爭創全國文明縣城,是水到渠成、眾望所歸的事情。”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建瓊說,全國文明縣城有188個大項指標,其中絕大多數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每萬人擁有6臺公交車、人均占有健身場地大于1.08平方米、垃圾無害化處理達到90%以上等,既是五大發展理念的要求,又帶著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創建過程中,忠縣實施了城鄉環境大提升、交通秩序大改善等8個專項行動,并通過涵育鄉風文明、弘揚志愿精神等,全員參與和諧社會環境營造、弘揚向上向善正能量。
持續6年的創建將忠縣縣城變成了一個文明大講堂。如今的忠縣,交通路口總有志愿者引導車輛和行人文明通行;街巷社區里,總有志愿者為老弱病殘提供親人般的貼心服務。更多的城鄉居民,看到了“牛皮癬”就一定會動手去鏟,看到了垃圾就一定會動手去撿,乘坐公交車一定會排隊,會給更需要的人讓座。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和舉動,融匯成忠縣的文明和涵養,融匯成山清水秀的忠縣最美的風景。“忠縣能成功創建重慶首個全國文明縣城,關鍵在于我們貫徹了中央‘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抓起,從居民的衣食住行入手,通過‘抓宣傳發動,提升市民參與度;抓道德浸潤,提升城市軟實力;抓創建基石,提升群眾獲得感’,使整個創建過程、所有的創建工作都成為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忠縣縣委書記賴蛟表示,文明創建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縣委縣政府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設“詩意山水·活力港城”特色中等城市和“一興四美·七彩大地”美麗鄉村,讓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相互促進、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