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1月份,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05億元,同比增長10.7%
2017年終盤點
剛剛過去的“雙12”,重慶近萬商家一起體驗了一把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狂歡。支付寶口碑數據顯示,“雙12”當天,重慶商家發出了700多萬張優惠券,吸引183萬人走出家門消費。
“雙12”,是重慶消費市場火熱的一個縮影。
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份,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05億元,同比增長10.7%。隨著傳統消費提質升級,新興消費風生水起。消費,正成為重慶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
新
新零售新商業帶來消費新體驗
本月底,重慶市民將迎來一種全新消費場景——位于時代天街的永輝超市“超級物種”。在“超級物種”里,生活果坊、盒牛工坊、花坊、鮭魚工坊等應有盡有,超市的概念將被顛覆——除了傳統購物外,消費者在這里還能用餐聚會、休閑娛樂。“超級物種”,是永輝超市和騰訊最新的新零售嘗試。
在重慶,這樣的新零售層出不窮。
今年下半年,一股“無人店”風潮在重慶商圈掀起。首先是在解放碑商圈,重慶首家無人超市亮相,自助購物、結賬以及退貨等全新體驗吸引不少市民體驗;緊接著,重慶首家海淘無人智能便利店也順利開張,店內涵蓋上千款進口商品,顧客可以現場掃碼、現場取貨。在觀音橋商圈,“蘇寧易購Biu”無人店于“雙11”期間開門迎客,成為重慶第一家可以自動識別、自動核價、刷臉付款的無人店……
在重慶落實新零售的,還有京東。今年9月,重慶首家“京東之家”落戶楊家坪步行街西城天街,方便消費者店內體驗線上購買;12月,京東則與重慶財富購物中心簽約,將布局其全國首家全球購跨境體驗店。
除新零售外,帶給市民驚喜的,還有一個接一個的全球知名商業綜合體在重慶營業——8月9日,由臺灣新光三越打造的重慶新光天地百貨開門迎客,湖上冰宮、旋轉木馬、空中花園等全新體驗,讓其迅速成為重慶人休閑潮流新地標;時隔一個月,重慶IFS國金中心開業,吸引了Dior、FENDI、Valentino等20多個奢侈品牌進入重慶,進一步滿足了市民的高端消費需求。
“當前,消費形態正從買產品到買服務的方向轉變。重慶正以智慧商圈建設為重點,深入推進成熟商圈改造升級,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市商務委市場體系建設處處長余曉玲介紹。
如在觀音橋、南坪、三峽廣場等商圈,智慧商圈移動終端APP、重慶智慧商圈網等平臺均已建成,WiFi覆蓋、O2O電商平臺、商圈金融、智能停車、政務查詢、社交平臺、促銷打折等功能進一步完善。如今,市民在商圈購物、吃飯、娛樂、停車等,用一部手機就能搞定。
一系列新零售、新商業的落地,不僅為市民帶來新的消費體驗,還加速著重慶核心商圈轉型升級,一個“線上+線下、商品+服務、零售+體驗”的現代商圈體系正在形成。
熱
節會展會屢掀消費熱潮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重慶共實現零售額72.9億元,同比增長11.5%。其中除了消費力旺盛的重慶市民外,不少外地游客都在各大商圈進行了“貢獻”。
“本來是來旅游觀光,結果大多數時間都在商圈逛吃和‘買買買’了。”從香港來渝旅游的張先生如此感嘆。重慶日報記者走訪發現,在各大商圈的折扣讓利、主題活動、互動體驗等聯動促銷下,節假日里,像張先生這樣本來是來渝游玩結果扎堆商圈消費的游客不在少數。
除了利用節慶假日,重慶還依托本地特色“造節”,讓消費需求釋放出來。
夜市,是重慶的一大名片,是重慶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也是游客深度了解重慶文化的一大渠道?;诖耍衲?月,一場由全市28個區縣、28個夜市街區聯合推出的“2017重慶夜市文化節”適時上演。在3個月時間里,全市參與商家共6000多戶,吸引消費者500多萬人次,實現銷售收入近20億元,重慶“夜經濟”取得實效。
同樣體現重慶特色的,還有11月舉行的第九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該節共吸引60余家火鍋品牌企業、300余家火鍋食材和設備商家,以及數千相關人員參與。3天時間內,共接待消費者50.1萬人次,實現線下零售5067.4萬元,拉動消費達3.4億元。
消費要熱,不僅要讓來的人消費,還要主動吸引人前來消費。而各類大型展會則成為吸引外地人來渝消費的有效途徑。
“從國慶節后,周末就幾乎沒有休息過,每天都忙著籌備展會。”市商務委會展處處長張建軍如此感嘆。
讓張建軍操勞的,正是兩大消費展會——11月10日至12日在渝舉行的第97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簡稱糖酒會),以及12月7日至10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重慶)商品展示交易會(簡稱渝交會)。
雖然籌備不易,但作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消費類展會,兩大展會讓重慶收獲頗豐——其中,糖酒會吸引3100多家企業參展,展商和觀眾累計入場近20萬人次;而渝交會4天累計吸引31.6萬人次觀展,成交額4.83億元,累計簽訂合同216單,合同金額3006萬元。
“會展活動不僅是市民消費的好去處,更是和市外進行商貿交流的有效渠道。一場展會,往往能帶動人們在交通、餐飲、住宿、購物、旅游為一體的第三產業上的消費,為城市貢獻成倍的經濟效益。”張建軍說,今年以來,糖酒會、零售商大會、渝交會等系列大型品牌展會的開展,有效拉動了重慶經濟和消費。預計全市全年會展直接收入150億元,拉動消費1300億元。
暢
電子商務打通消費渠道
過去,買土特產要去鄉下,買進口商品要去國外,既費時又費力。隨著重慶大力發展電子商務,購物渠道進一步被打通,市民在“家門口”買一切成為現實。
12月7日,彭水縣上線“世界苗鄉·彭水趕場”公眾號平臺,土雞蛋、紅苕粉、苗家臘肉、烙米粉……在該平臺上,全國的消費者只要動動手指,就能買到原汁原味的彭水特產。同一天,黔江區域公共品牌“山韻黔江”正式上線,今后,黔江將有更多的農特產品打上“山韻黔江”這一品牌,讓全國消費者買得放心。
“各大區縣依托本地特色產品,發展農村電商,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能夠進一步增加有效供給,同時也為農民創收。”市商務委電商處處長何渡介紹,今年以來,我市農村電商取得成效,全市已建成集孵化、培訓、數據分析、網貨生產等功能于一體的縣級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23個,全市涉農電商平臺超過230家、涉農網商超過2.5萬戶,真正打通了農產品消費通道。預計今年全市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將達到100億元,同比增長81.8%。
不僅買“農貨”方便,隨著重慶跨境電子商務商品通關便利化水平逐步提升,市民買“洋貨”也更加容易。
今年以來,江津跨境電商汽摩產業園、兩江新區跨境電商總部大廈、渝中區龍工場兩國雙園跨境電商產業園等相繼建成,蜜芽、麥樂購等國內知名跨境電商成功落戶,西港全球購、愛購保稅等本土品牌初具規模等,助推著重慶跨境電商發展。
1—9月,全市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及結算124.27億元,同比增長16.8%。在電子商務帶動下,城市里不少商業主體也開始向線上布局,打通線上線下消費渠道。
陳先生在沙坪壩開了一家餐飲店,但由于周邊大量餐飲店聚集,經營慘淡。今年年初,看著外賣行業火熱,陳先生便在外賣平臺注了冊,開始了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網絡打破了線下店鋪存在的地理限制,擴大了產品銷售的區域。更重要的是,不少在網上下單的顧客,還會來到線下店鋪二次消費,成功實現線上對線下的引流。”陳先生介紹,店里的鹵豬蹄等特色小吃很受歡迎,他正計劃將這些特色小吃進行包裝,在淘寶、微店等進行銷售,豐富銷售渠道。
在重慶,不少傳統經營戶正借助電子商務轉型,電子商務消費也越來越火熱。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發展電子商務市場主體15萬多家,在淘寶、天貓等平臺的網絡店鋪數15.1萬家。2017年,預計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萬億元,網絡零售額600億元。記者 楊藝
數據看消費
■ 電子商務
全市培育發展電子商務市場主體15萬多家
在淘寶、天貓等平臺的網絡店鋪數15.1萬家
2017年,預計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0000億元
網絡零售額600億元
其中,全市涉農電商平臺超過230家
涉農網商超過2.5萬戶
帶動農村創業就業8萬多人
■ 會展
預計全年會展直接收入150億元
拉動消費1300億元
■ 夜市
全市累計建成命名市級夜市街區26條
在建市級夜市街區16條
■ 物流
今年全市建成公用型倉儲20多萬平方米
累計建成230多萬平方米
建成城市末端公共取送點1700個
建成區縣電商物流配送中心15個
鎮鄉和村物流網點3716個
鎮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607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