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土坑、兩塊磚、豬圈蚊蠅成群……這種簡陋的旱廁正逐漸成為過去。1月4日,來自市愛衛辦數據顯示,去年,全市累計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13.04萬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69%。
有效控制致病微生物
既然是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健康環保是農村改廁工作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我們在改廁過程中,為農戶修建了三格化糞池式衛生廁所,通過三格化糞池處理后,基本上可以有效控制致病微生物,阻斷疾病傳播途徑。”市愛衛辦有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農村改廁專項資金由地方財政承擔支出,針對這一情況,我市有關部門通力合作,整合相關部門資源,把農村改廁與扶貧攻堅、農村危舊房改造、扶貧搬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有機結合,讓農村改廁工作得到有力推進。統計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16年,全市累計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36萬戶。
把便民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農村改廁雖然是幾平方米的小工程,但每家四千元左右的支出也曾讓不少村民打了退堂鼓。為此,我市各區縣財政投入資金進行補助,將便民惠民政策落到了實處。
去年,市委、市政府還將農村改廁工作納入民生實事中,并列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子項目之一,提出全年完成12.2萬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任務。事實上,去年我市完成13.04萬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超額完成了任務。
示范戶帶動村民改廁
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對改善農村環境有重要影響,但在改造之初,這項工作進行得并不順利。很多村民嫌麻煩,不想改造。
為此,市愛衛辦一方面通過電視、報紙等媒介,用張貼標語、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向群眾宣傳衛生與健康、防病除害知識和改廁的意義,讓村民對改廁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示范戶、示范村的帶動,將改廁逐漸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推廣。隨著村民對無害化衛生廁所的深入了解,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參與其中。
石柱縣三星鄉村民陳鄰華就是率先申請進行廁所改造的示范戶。他說,改造后的廁所沒有臭味,也沒有蚊蠅,既干凈又方便,村民們看著都覺得好,紛紛跟著進行了改造。
“下一步,我們還將采取多種形式,多層次、多渠道進行宣傳,把群眾看得懂、聽得明白的改廁知識普及到每村每社每戶。”市愛衛辦相關負責人說,
按照相關規定,到2020年,全市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將達到75%,每個村至少建設1座無害化衛生公廁。為完成這一目標,我市將于2018年至2020年每年完成12.5萬戶無害化衛生廁所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