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吳勇,因一次徒步與阿壩鄉親結識,被原始味道打動,放棄國企高管工作。七年來往返大山上百次,尋味最純凈的中蜂蜜,當起“甜蜜使者”,將蜂蜜帶出大山。
徒步之旅嘗到原始味道
“剛從阿壩回來不久。”初見吳勇,他笑著對記者說。
1月的重慶,他穿著沖鋒衣、徒步鞋,一副資深驢友的裝扮,鼻梁上的方框眼鏡還留存著一股書生氣。
從重大MBA畢業,到移動公司高管,再到“甜蜜使者”,吳勇的前半生經歷了幾次轉型。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改變?記者聽他娓娓道來。
最初進入川西,源于對阿壩美麗自然風光的向往。回想起第一次去的場景,吳勇記憶猶新。“那年秋天,二三十個同學坐在大巴車里,車盤山而行,越過一座座山峰,也是這一次,第一次見到了白雪皚皚的大山。”
后來,他多次徒步川西,深入當地品嘗到蜂蜜、蘋果等當地特色產品。住進居民家中,與之產生了友誼,萌生了幫他們把產品賣出大山的想法。2004年,他決意辭職,獨自一人再次走進川西。
在一次去石渠縣的路上,客車拋錨,吳勇和乘客們不得不下車休息。這時,路邊售賣的雪梨吸引了他,5分錢一斤的雪梨入口化渣,清爽解渴。“那滋味直至現在都忘不了。”
余下的旅途中,吳勇一直在思考:當地的農產品這么好為何無人發掘?他決定:要想辦法把各種產品帶出大山。
尋味大山發現純凈蜂蜜
隨后幾年,吳勇建立了重慶原鄉食品開發有限公司,成為了貴州某蜂蜜品牌的區域代理,也對蜂蜜有了深入的了解。
我國是世界養蜂大國,也是世界蜂產品生產大國,占世界蜂蜜總產量的1/4以上。飼養最普遍的是中華蜜蜂和意大利蜜蜂。意大利蜂屬于西方蜜蜂,從海外引進后深受歡迎,推廣極快,目前已占據中國飼養蜜蜂總數的70%。而中華蜜蜂的分布區域則縮小了75%以上,種群數量減少80%以上。
因此,自2008年起,國家先后在陜西榆林、四川阿壩等地設立中蜂保種場。得益于對阿壩地區的了解,吳勇于2011年前往考察當地中蜂情況。
可考察結果卻不容樂觀,當地養蜂規模很小,只有極少數的蜂廠標準化,且養蜂人技術欠缺,最重要是沒有動力,年輕人覺得蜂蜜賣不出去又辛苦,“掙不到錢,不愿意干”。
為了提高當地百姓的積極性,吳勇下了一番功夫。他與當地農牧局建立聯系,一起幫助蜂農。他從大山外帶來了蜂蜜市場情況,及時告知蜂農價格波動,幫蜂農制定市場目標——做高品質蜜,且幫助蜂農銷售,激發大家養蜂動力。
那段時間,他不知往返了多少次重慶與阿壩州。在阿壩,他和蜂農同吃同住,爬上懸崖取蜜,觀察記錄整個過程,再拿著樣品前往研究院檢驗。等檢測結果出來后,他又開車返回阿壩州,將報告給農牧局專家咨詢,邀請專業人士多方探討,最后給蜂農指點,提高蜂蜜品質。
架起“橋梁”傳播甜蜜滋味
2013年,走遍阿壩州的吳勇正式當起了“甜蜜使者”,前前后后投入200萬元,通過線上線下,銷售阿壩的蜂蜜及其他農產品。
憑借著商業積累,吳勇銷售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品牌。他與擁有12年養蜂經驗的郭發光合作,為蜂蜜設計包裝。
“看著他們好產品賣不出去很心痛,雖然目前銷售數量有限,但一定要幫他們!”于是,前年,吳勇幫忙賣起了小金縣的蘋果,復購率90%。去年,他又接手金川縣的雪梨,3天賣完500箱。今年,他提議種植戶深加工,制作梨膏賣出800瓶。慢慢的,小金的松茸、黑水的老樹核桃也被他賣到了重慶。
另外,吳勇包辦了所有產品的創意、文案、宣傳片。對此,他表示,由于參與了每一種商品的成長、采摘、制作過程,所以對它們有感情,融入情感做出的片子更加打動人。去年,他的“小金松茸”宣傳片在視頻平臺短時間內取得54萬次的點擊率。
七年時間,阿壩的高端蜂蜜市場已初具雛形,目前最貴能賣300元一斤,蜂蜜淀粉酶活性值超過30%,是國家出口蜂蜜標準的4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