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9)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2017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通過電商、新零售、支付、物流等大數據及就業指數、云棲指數,全方位展現2017年全國各省的數字經濟發展活力。報告顯示,2017年重慶在人均網購消費增長、物流時效提速等排名靠前,分別位列全國第7和第6位。本次報告還發布了最新版本的“云棲指數”,作為“后起之秀”,重慶在云創新方面尤其活躍。
重慶人均網購消費增長全國第7名 335人消費超百萬
該份報告,不僅是各省發展數字經濟的年度捷報,更成為新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印證。電商數據方面,2017年前11個月,廣東、浙江、江蘇作為傳統電商大省,依然占據了最多的電商銷售份額。
重慶雖然無緣電商消費和銷售的榜單,但是人均“剁手力度”也是與日俱增。數據顯示,在人均消費增長上,重慶排名全國第7位。
超級“土豪”的增長,也從側面反映出重慶的經濟實力,2017年前11個月,重慶累計消費破百萬元的人數已超過335人,在全國排第18位。
在消費方面,重慶消費金額位列全國第19位。重慶人最愛買的商品依次為手機、房產、連衣裙、低幫鞋、毛呢外套、女士包袋。
重慶物流時效大幅提升 位列全國第6
互聯網新經濟的普及、智慧物流的建設,讓農村電商發展步入快車道,為欠發達區域注入新的發展活力。數據顯示,2017年前11個月,重慶網購的送貨速度也越來越快,物流時效同比提高位列全國第6位。
隨著物流時效的提升,不僅讓重慶市的電商銷售金額和電商消費金額不斷攀升,同時也為當地農產品掘金電商提供了底氣。報告顯示,重慶銷售金額排名位列全國第17位,其中賣得最好的農產品分別是牛肉類、豆腐干、腌制/泡菜、雞肉零食、辣椒類調料、豆類制品、鮮花、橙、純牛奶。
新動能創造新崗位 重慶超11萬人從事電商業
隨著數字經濟的崛起,互聯網企業作為新經濟新動能的代表,發展勢頭強勁,帶動了千萬人就業。據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截至2016年底測算,阿里巴巴零售平臺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直接間接創造3300萬個就業,其中僅交易型就業(不含物流、電商服務業等支撐型就業)就已達到1154萬。
報告首次披露了各省(市)的電商就業成果。以10省(市)為例,阿里平臺直接創造的交易型就業(不含物流、電商服務業等支撐型就業)分別達到:廣東省283萬,浙江省172萬,江蘇省112萬,上海市89萬,北京市63萬,山東省61萬,福建省58萬,河北省42萬,河南省36萬,湖北省28萬。
其中,重慶從業人數為11萬,全國排名第18位。與此同時,圍繞電商產業鏈衍生出的新“物種”新職業不斷壯大,創造了更多就業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