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農民可以把森林的收益權拿去抵押貸款,但單個農戶森林面積小,抵押手續復雜,成本高,銀行不愿放貸,怎么辦?1月10日在涪陵掛牌成立的重慶瀚森林權收儲公司,有效解決了上述難題——這也是重慶首家林權收儲企業。
據悉,我市2007年被列入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開始推行農村三權抵押的改革,農民可以用宅基地或其承包經營的森林、耕地作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用于發展農業生產。我市也建立了相關的交易市場。
不過,三權抵押融資的最大難題之一在于,農民的抵押物價值不大,但評估及相關成本高,對銀行而言,小規模的單筆業務幾乎無利可圖,導致這項改革推動較慢。福建、浙江等省市的做法,是政府鼓勵成立林權收儲企業,由后者集中收購眾多單個農戶的林權,形成一個“項目池”,再整體與銀行對接,從而縮減成本。瀚森便是重慶首家這樣的企業。
和此前形式多樣的三權抵押融資比較,瀚森林權收儲公司在金融創新和風險防控方面做了一些新探索。例如,按照“游戲規則”,當林農貸款出現不良后,林權由收儲公司收儲,后者承諾在雙方約定期限內,林農仍可以按成本價購回;當林農無法還款時,在不破壞森林的前提下,可以在林下從事種植和養殖業。
幫助農戶對接銀行,但林權收儲公司如何盈利呢?靠的是撮合交易的服務費。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林權收儲公司第一年收取融資總額約5%服務費,此后每年收取1%。業界人士透露,更大的收益來自于未來逐步看漲的碳匯交易。據悉,國內已有不少民企試圖通過林權收儲介入該市場,等待碳匯交易的市場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