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8日從重慶市民政局獲悉,2017年該市社會救助工作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堅持“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原則,不斷健全以低保救助為基礎,專項救助為銜接,臨時救助為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有效保障了該市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實施社會救助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
2017年重慶社會救助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發揮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使農村低保對象、特困對象享受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絕大部分支持政策。
在低保兜底方面。該市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重慶有24.4萬名扶貧對象納入農村低保,占全市農村低??側藬档?0%,占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的15%,切實發揮了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在醫療救助扶貧方面。重慶160余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被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范圍。醫療救助全年共救助建檔立卡扶貧對象61.6萬人次,發放救助金1.42億元。扶貧濟困醫療基金救助建檔立卡扶貧對象1.48萬人次,支出救助金2568萬元。
在臨時救助扶貧方面,社會救助對建檔立卡扶貧對象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難,低保、醫療救助等其他社會救助制度無法覆蓋,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然困難難以維持的,給予應急性、過渡性救助,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創新出臺社會救助政策
為完善城鄉低保政策,該市印發《重慶市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審批規程》和《重慶市最低生活保障動態管理規范》,優化審核審批程序,加強低保動態管理,并制定《重慶市最低生活保障條件認定辦法(修訂)》,公平公正認定保障對象。
為健全特困人員供養體系,該市完善特困供養人員認定政策,下發《關于做好特困人員認定審批工作的通知》。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
在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方面,該市在全國率先設立扶貧濟困醫療基金,重點解決醫保目錄外的醫療費用救助。該市印發《關于做好醫療救助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有效銜接的通知》,籌劃并實施“民政惠民濟困”商業保險項目,首批投?;菁爸貞c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和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優撫對象等4類城鄉困難群眾近110萬人。
在健全臨時救助制度上,該市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臨時救助工作的指導意見》,并在制定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政策上,出臺《關于做好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工作的通知》。
社會救助水平穩步提升
2017年,該市將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500元每人每月,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350元每人每月,重慶城鄉低保標準差距縮小至1:0.7。并將學齡前兒童和在校學生的分類重點救助標準由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該市共有94萬城鄉低保對象,全年支出低保資金39.5億元。
在提高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方面,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由600元每人每月提高到650元每人每月。重慶共有特困供養人員 18.7萬人,支出救助金15億元。
在保障困難群眾醫療需求方面,重慶累計全年困難群眾醫療救助達648萬人次,支出醫療救助資金14億元,其中資助參保174萬人次,支出參保金2.33億元。扶貧濟困醫療基金累計救助5.39萬人次,支出救助金1.02億元。
重慶通過常規程序和緊急程序及時對困難群眾發生的突發性、緊急性、臨時性基本生活困難實施救助。全年臨時救助24萬戶次,支出救助資金5.77億元。
在推進防災減災工作方面,該市出臺《重慶市自然災害救助指導標準》,新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28個。全年撥付救災資金2.27億元,緊急轉移安置 2.6萬人,100余萬受災群眾得到及時救助,全面完成因災倒房恢復重建1.16萬間,有力保障了受災群眾吃穿住醫等基本生活。
大力夯實社會救助基礎
據了解,通過全面建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推進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查比對機制建設。推進信息化建設。開發使用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系統等種種舉措,重慶醫療救助和扶貧濟困醫療基金實現“一站式”結算。特困供養人員實現信息化管理,研發啟用重慶特困人員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特困供養人員申請、審批、管理和統計的網上辦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減輕了基層工作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