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衛計委獲悉,去年,通過精準幫扶、“三個一批”行動等,使全市因病致貧家庭從2014年的17.41萬戶減少到4.23萬戶,減少了76%。 “沒想到,孩子這病還有治好的一天。”日前,在黔江區金溪鎮桃坪村,孫桂芬家迎來了重醫附屬兒童醫院院長李秋一行人。作為該院對口幫扶對象,醫院免費為其17歲的女兒樂樂(化名)實施了腭裂手術。
據了解,孫桂芬一家是當地的建卡貧困戶,家中共有5人,丈夫原在新疆打工,去年出車禍喪失了勞動能力,家里重擔全落在孫桂芬一人身上。樂樂從出生起就患唇腭裂,由于家庭貧困,一直未能根治。
事實上,這只是我市健康扶貧的一個縮影。1997年,市衛計委扶貧集團成立,開始對口幫扶黔江區,截至目前,已開展20期幫扶項目,累計投入3億元。
去年,我市又把因病致貧患者分為大病、慢病、重病三類人群,分別開展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個一批”救治行動。
在大病救治方面,市衛計委等部門組織對農村貧困人口中,罹患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等9種大病患者進行集中救治,確定定點醫院和專家組,并制定診療方案和臨床路徑,實現大病集中救治實際報銷比例達85.23%,9種大病集中救治進度達98.18%。
慢病患者則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范圍,目前已實現建卡貧困戶、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重點人群簽約全覆蓋。
在重病兜底保障方面,市衛計委還牽頭建立了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為基礎的重病兜底保障機制,切實減輕因病致貧困難戶的醫療負擔。
今年,我市還將全面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機制,確保農村貧困人口住院個人自付醫療費用占比控制在10%以內,慢病、重特大疾病等特殊病種的門診自付比例控制在20%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