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市工商局發布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報告顯示,2017年全市新設立市場主體39.08萬戶,同比增長9.57%,總量達到234.43萬戶。4568名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在工商登記環節受到任職資格限制。同時,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16億元。
新設39.08萬戶市場主體
2017年全市新設立市場主體39.08萬戶,同比增長9.57%,總量達到234.43萬戶,呈現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推行市場主體簡易注銷制度,已有3629戶企業和18.14萬戶個體工商戶通過簡易注銷程序退出市場,9301戶企業進入簡易注銷程序。
4568名老賴受任職資格限制
2017年,市工商局全年出具信用信息查詢報告26227份,4568名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在工商登記環節受到任職資格限制,852戶失信企業在工程投標、政府采購、財政資金補助、評先評優中受到制約,通過信息共享協助區縣增加稅收5244.03萬元、追繳社保金1501.51萬元。
去年立案查處案件2281起
去年,市工商局加強合同監管工作,審查公用行業、汽車維修、網絡交易平臺等重點熱點領域合同文本1875份,糾正格式條款2018條次,集中約談供水供電企業45戶等。
市工商局情報信息中心全年共監測研判有價值情報信息4931條,電子證據取證實驗室共出具司法鑒定報告132份。開展公用企業限制競爭和反壟斷、新消費領域等專項執法行動,立案查處案件2281件,同比增長35%。
挽回消費者經濟損失2.16億元
去年,全市工商及消委系統共受理消費者咨詢投訴舉報31.78萬件,投訴舉報及時準確辦結率達99%以上,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16億元。另外,引導55家電商企業簽訂高于消法規定的承諾書。
2018年,重慶工商將做這些事
虛假注冊企業強制清退
完善撤銷登記程序,對提供虛假住所、冒用他人身份證虛假注冊等企業,探索建立強制出清制度;對投資類等高風險行業實行限制準入;對產能過剩行業嚴格禁止準入,不予核準登記,嚴控主體新增;全面清理“空殼公司”和“僵尸企業”,依法采取吊銷、簡易注銷等方式,完善退出機制,推動市場出清等。建電商行業“黑名單”制度
確保2017年度企業年報率85%以上;引導電商行業建立誠信檔案和“黑名單”制度;強化對大型網絡平臺合同格式條款的規范指引;加強對商業賄賂、互聯網領域不正當競爭、刷單炒信和商業詆毀等網絡違法行為、行政壟斷和公用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違法行為查處;開展《重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修訂調研,推進《重慶市著名商標認定和保護條例》廢止工作等。
推進線下無理由退貨制度
2018年底前,建立放心消費創建示范街區10個、示范商場100個、示范經營戶1000個;推進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線下無理由退貨制度的實施,督促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圍繞消費熱點開展比較試驗,組織消費調查、消費體驗、消費評議活動等。
對失信行為實行聯合懲戒
全面推行全類型、全環節、無紙化的企業全程電子化網上登記,推行個體工商戶手機辦照;推進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改革,優化完善企業名稱網上查詢比對系統;建設商標注冊審查圖形智能化檢索系統,逐步實現由人工編碼檢索到智能檢索;強化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管理應用,推進失信行為跨部門跨區域聯合懲戒;配合推進智慧信用平臺建設,開展市場主體發動展態分析和企業活躍度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