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中午12點17分,重醫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3診室,醫生尹麗娟看完了最后一個病人。這時,她才有空喝上一口水。短短一個上午,她看了30多個病人,即便如此,依然有源源不斷的患兒候診。
連日來,受流感影響,患兒數量猛增,我市各醫院兒科醫生超負荷運作,有的甚至累倒了。超負荷工作的背后,凸顯出兒科醫生緊缺的現狀,該如何破解這一難題?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走訪。
流感來襲 兒科醫生忙慘了
早上8點,尹麗娟就開始接診第一個病人。
“他從什么時候開始咳的?有沒有什么過敏?”尹麗娟一邊拿起聽診器給孩子檢查,一邊詢問著孩子的病史。
由于呼吸科大多是哮喘病人,尹麗娟問得很細,叮囑的事項也特別多,所以她需要不停地說。雖然水杯就放在手邊,她也來不及喝上一口。
和尹麗娟一樣忙的還有該院門診部主任熊菀。熊菀說,最近天氣劇烈變化,導致呼吸疾病患兒占就診人數的一半以上。為應對患兒就診高峰,該院兩個院區門診早已是滿負荷運轉。
這僅是在門診,住院部也打起了擁堂。僅以該院本部呼吸科為例,120張病床全滿,最多的時候等床患兒多達200人。
在市婦幼保健醫院,患兒同樣打擁堂。兒科醫生們放棄調休,輪換加班,仍然忙不過來。“現在我們科室每個醫生每天要看100個號左右。”該院兒科門診副主任李雪梅介紹,從去年9月開始,兒科接診量就一直呈飽和狀態,為此,她們加開了兩個診室應診,連70多歲的老專家也堅持參加門診坐診。
兒科醫師缺口大
全面二孩政策加劇需求量
“這次流感的背后,凸顯出兒科醫生緊缺的現狀。”李雪梅說,據2016年《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兒科醫生缺口多達86042名,直逼十萬大關。
重慶也不樂觀。來自市衛計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重慶共有兒科醫師3254名。按照國家配備標準計算,我市兒科醫生缺口達1000多人。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對兒科醫生的需求也在增加。以重慶為例,2017年,重慶出生人口34.3萬人,其中二孩14.85萬人,占總出生數的43.3%。
在市衛計委首次發布的2017年度健康就診報告中預計,從今年4月起,我市將誕生大量“狗寶寶”。隨著兒童數量增加,兒科醫生緊缺的問題或許會更加突出。
壓力大風險高
培養時間長
為啥兒科會這么缺人?
“金眼科,銀外科,誰都別干小兒科!”流行于醫生間的一句話道出了兒科的尷尬。
尹麗娟說,兒科又被稱為啞科,因為孩子不善表達,多數情況下需要醫生根據豐富的經驗和孩子的表象來判斷病情,誤診難免,風險和壓力極高。“有時病人太多了,連午飯都吃不上,下午接著看病人。即使這么高強度的工作,挨罵卻是家常便飯。”
雖然兒童的看病量很大,但多數以呼吸道疾病為主,門診上復雜的毛病并不多,且用藥量也有所控制,所以,一般來說兒科在醫院里是最不產生經濟效益的一個部門,兒科醫生的收入一般低于其他科室。
中華醫師協會兒科分會曾在上海、天津、福建、江西等7個省市開展兒科資源調查,結果令人吃驚:兒科醫生的平均工作量是非兒科醫生的1.68倍,而兒科醫生的收入只占非兒科醫生的46%。
重慶日報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兒科醫生的缺少,也與醫學教育的設置有關。1998年,教育部為拓寬專業面,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中,將兒科專業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目前,本科階段并沒有專門的兒科專業,到研究生階段才細分兒科等專業。這樣的結果勢必會導致有經驗的兒科醫師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醫科學生也拒絕選擇成為兒科醫生。
重醫附屬兒童醫院院長李秋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培養一個兒科醫生非常不容易,往往本科5年,加上3年規培,還不能立即勝任,因為給孩子看病,經驗十分重要,需要在病房學習鍛煉很久才能夠獨立接診。“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兒科醫生,至少需要10年時間來培養。”
李秋認為,“兒科醫生荒”還突出表現在兒科醫生區域性數量分布不均衡上。如今,家長對兒童健康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原本可以在基層醫療機構解決的診療服務,家長仍選擇到大型兒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兒科就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患兒高度集中,醫生難以應對。
多措并舉
加大兒科人才培養力度
“兒科醫生的匱乏,其實是醫療薪酬體制不合理的突出體現,這也是醫改的核心領域。”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蒲川說,如果這一領域不推動,醫生的收入得不到保障,就無法解決這一難題,所以兒科醫生的告急,也是對醫改提速的敦促。
為了解決“兒科醫生荒”這一現狀,我市也進行了一些積極探索:通過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加大對基層兒科醫生的培訓指導。去年12月29日,重慶市兒科發展聯盟在重醫附屬兒童醫院成立,成員單位共有61家,覆蓋全市所有區縣。這是繼西部兒科發展聯盟之后,由重醫附屬兒童醫院牽頭成立的又一個專科醫聯體。
聯盟的作用就是通過對基層醫院進行技術支持,培養兒科人才,普遍提高重慶兒科診療能力,讓兒科醫療資源真正活起來。
“此外,我市還出臺了相關政策,以改善兒科醫生現狀。”市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說,按照重慶市政府《關于促進兒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到2020年,全市每個區縣至少有1所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兒科病房,至少有3所公立醫療機構設置兒科門診;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至少有1名提供兒童醫療保健服務的全科醫生;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提供兒童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鄉村醫生。到2020年,累計培養兒科醫學高等人才500名、轉崗培訓兒科醫師400人、招收培訓兒科專業住院醫師400名,讓患兒看病不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