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主動送就業政策、就業培訓、招聘會等服務進高校,2017年累計開展30場公共服務進校園活動;邀請大學生走進大學生就業創業中心,開展逐鹿研習營、48小時特訓沙拉、高校進中心、網上測評求職等。二是在10所高校建立“校園大使”20人,在畢業生求職季集中組織各類招聘會229場,進場求職18.3萬人次。三是搭建創業平臺,大學生創業園“大創慧谷”品牌已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商標注冊,成功獲批市級創業孵化基地,已入駐創業項目37個,創業者143人,其中,“看心情小面機器人”和“天府可樂文創館”在“渝創渝新夢想高速”活動中分別獲得“最佳創意獎”和“項目優勝獎”。四是提供暑期實習崗位11099個,就業見習管理系統全面上線運行,受理見習申報27219人,兌現見習補貼82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