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則經濟活。今(26)日,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了解到,去年我市金融扶持實體經濟力度持續提高,今年將更好支持經濟高質量增長,用好各項貨幣政策工具,繼續深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專項行動試點。
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穩中有增
今日,中國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發布2017年重慶市貨幣信貸運行簡況,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地區社會融資規模穩中有增。
截至去年4季度末,重慶市新增社會融資規模3719.46億元,同比多增308.95億元,占全國新增額的1.91%。從結構上看,本外幣銀行貸款新增2916.67億元,同比多增391.42億元。直接融資增加45.51億元,同比少增1331.02億元,其中,企業債券凈融資減少11.05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56.56億元,同比少增140.29億元。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表外融資合計增長26.32億元,同比多增917.98億元。
各項存款在結構調整中也保持增長。截至2017年末,全市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49萬億元,同比增長8.38%,較上年同期低3.37個百分點,同比增速自2017年下半年起逐步回升,較2017年6月末高2.79個百分點;全年各項存款新增2693.43億元,同比少增680.98億元。分部門看,受居民消費支出增多、理財和貨幣基金產品分流、大型企業集團總部加強資金歸集等因素影響,住戶和非金融企業存款增長放緩,2017年年末余額2.62萬億元,同比增長2.60%,全年新增850.32億元。
去年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持續提高
2017年,重慶市金融業通過信貸、債券融資等渠道向實體經濟投入的資金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提高。
數據顯示,全年累計發放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43.28億元,辦理再貼現115.9億元,聚焦深度貧困、小微企業融資和“三農”發展等領域,認真落實各項信貸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投向結構。
截至2017年年末,全市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84萬億元,同比增長11.34%,高于上年同期0.15個百分點;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79萬億元,同比增長12.45%,高于上年同期1.77個百分點。本外幣各項貸款全年新增2893.29億元,同比多增324.87億元。全年,全市企業累計發行債券1197.82億元。
重點領域支持有力。中長期固定資產貸款余額9585.99億元,占全市貸款余額比重達33.7%,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支撐。個人住房貸款同比增長20%,支持滿足合理自住購房需求,嚴格避免資金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發行重點支持醫藥、機電等制造業,其發行額占比55.2%;交通運輸、批發零售、文化、租賃等第三產業發行額占15.2%。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和金融類債券融資惠及行業達到12個,覆蓋的區縣達到22個。
普惠金融縱深推進。金融機構貫徹落實《關于深化金融精準扶貧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推出30多個金融扶貧“拳頭”產品,2017年年末,全市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971億元,14個國定貧困區縣貸款余額2695.27億元,同比增長14.11%,高于全市平均1.66個百分點;全國首只扶貧超短期融資券成功落地黔江。
“兩權”抵押貸款等改革試點持續推進,2017年年末,全市涉農貸款余額5071.34億元,同比增長8.43%,較2016年年末提高1.58個百分點;全市首只30億元“三農”金融債券成功發行,發債資金全部用于涉農貸款投放。
11個區縣開展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試點,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配套創新支小再貸款發放方式,定向發放支小再貸款17億元,有效撬動信貸資源投入,2017年年末,全市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5143.72億元,同比增長20.06%,高于全市平均8.72個百分點。
新興領域保障有度。科技金融發展進入“快車道”,醫藥制造、電子設備制造等高技術制造業貸款增速高位運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貸款利率總體適度,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保持穩定。去年1-12月,全市人民幣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88%,同比上升0.32個百分點。金融機構通過主動讓利、合理定價,維持小微企業等融資成本基本穩定。12月,全市執行上浮利率的小微企業貸款占比較年初下降6.35個百分點。
今年將深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專項行動試點
據了解,按照人民銀行總行統一部署,我市將繼續穩步推進宏觀審慎評估(MPA),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更好支持經濟高質量增長。用好各項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加強對脫貧攻堅、小微企業、“三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和精準度。
優化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水平。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保護、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繼續深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專項行動試點等,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推動轄區銀行間市場債券融資發展。充分發揮銀行間市場在穩增長、調結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繼續推動轄區銀行間債券市場產品和機制創新,促進轄區銀行間市場債券融資發展,滿足市場主體多元化投融資需求。同時,繼續強化對發債企業的后續管理和財務指標監測,切實發揮債券市場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