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是“世界癌癥日”,重慶市衛生信息中心根據2017年重慶市二級以上住院病案首頁登記情況的整理分析,發布了2017年重慶高發癌癥大數據。
無論男女肺癌都是首位
根據大數據來看,2017年,重慶惡性腫瘤住院發病率最高的為支氣管和肺的惡性腫瘤,占比約為30%,其次為肝和膽內膽管惡性腫瘤。排名第三至第八位的惡性腫瘤依次為食管惡性腫瘤、乳房惡性腫瘤、直腸惡性腫瘤、結腸惡性腫瘤、宮頸惡性腫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其他或未特指類型以及胰腺惡性腫瘤。
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患癌幾率最高的均為支氣管和肺的惡性腫瘤。除此以外,男性排第二至第五位的腫瘤分別為肝和膽內膽管惡性腫瘤、食管惡性腫瘤、直腸惡性腫瘤和胃的惡性腫瘤。
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第二至五位的分別為乳房惡性腫瘤、宮頸惡性腫瘤、直腸惡性腫瘤和結腸惡性腫瘤。
此前,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2017年全國腫瘤發病大數據,報告顯示,我國目前腫瘤發病居前10位的癌癥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胰腺癌、乳腺癌、腦癌、白血病(血癌)、淋巴癌。
多數癌癥早期治愈率達90%
重慶市腫瘤醫院副院長汪波介紹,在大多數人眼中,患上癌癥就等同于死亡。但如果能夠在癌變之前或者早期發現癌癥,多數癌癥的早期治愈率可達90%以上。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很多新技術、新進展大大提高了癌癥患者的生存率,“要相信科學,我們能戰勝癌癥。”
汪波介紹,例如肺癌的治療,目前,已經進入了精準靶向治療時代。針對占到肺癌總數的80%-85%的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相關數據顯示,靶向治療能夠顯著提高生存率。
針對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等在內的消化道癌,因為通過消化內鏡能夠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癥,早期治療后5年生存率已經能夠達90%以上。
世界衛生組織呼吁,癌癥不應再和“死亡判決”畫等號,各國應通過強化健康和醫療體系建設,力爭實現癌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質量,并降低治療造成的經濟負擔。針對發病率高的腫瘤,如何預防和早診早治呢?昨日,重慶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東林給出了建議。
有效的早期診斷很重要,可使治療更有效、簡單,并降低費用。為此世衛給出三大建議:提高公眾對各種癌癥癥狀的了解,一旦發現相關癥狀及時就醫;在強化衛生服務、提供衛生服務設施和培訓衛生工作人員方面加大投入,以便能準確及時診斷;確保癌癥患者能獲得安全有效的治療,同時不使患者在經濟上陷入困境。
此外,一些癌癥是可以預防的。世衛建議,除應避免上述幾種危險因素外,人們還應減少接觸紫外線以及電離輻射等,及時接種一些疫苗如可預防宮頸癌的人乳頭瘤病毒疫苗、有助預防肝癌的乙肝病毒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