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清晰的戰略和硬朗的業績說話。” 5月25日,聯想集團(港股00992)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寫下了這么一句話。
躊躇滿志與前所未有的壓力并行,這是目前聯想的處境。
不久前,一年一度的聯想全球誓師大會召開,這是聯想舉辦了18年的集團盛會,其中,楊元慶親自敲定了北京站選址—國家網球中心鉆石球場。這里面頗有意味,當年因傷病提前結束賽季的西班牙網球選手納達爾,2016年正是在這個球場里干凈利落地拿下男單冠軍,重回人生巔峰。
重回巔峰,這也是楊元慶在思考的問題。聯想集團近年來遭遇了業績接連下滑的窘境。距離2015年5月的巔峰時期,聯想集團市值削去73%,距離2013年3月份加入恒生指數時,股價下挫超過一半。以至于聯想集團最近剛剛被香港恒生指數除名,堪稱流年不利,禍不單行。
同時,曾經在“中華酷聯”時代如日中天的聯想手機,銷量也跌落至十名開外。目前的聯想太需要業績的“治愈”了。
5月24日,處于輿論風口浪尖上的聯想,交出了一份成績單。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的2018財年,聯想集團全年營收達453.5億美元,同比增幅為5%,為三年來最好水平。尤其在第四財季,營收同比大幅增長11%至106億美元,是最近10個季度以來首次錄得雙位數增長。
楊元慶發表內部信稱,聯想的新篇章已經開啟,聯想已經跨過拐點,再次進入了上升通道。他表示,聯想最近遭受了網絡謠言的攻擊,在真相越辯越明的同時,讓聯想更專注于業務,用業績對謠言給予最有力的反擊。
超預期的財報
5月24日,聯想集團發布了一份“超乎預期”的新財報,業績的回暖來之不易。
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8財年業績顯示,聯想集團全年營收達453.5億美元,同比增幅為5%,為三年來最好水平。總體毛利率較去年 14.2%下降 0.4個百分點。凈利潤則為虧損1.89億美元,聯想集團方面解釋稱:“主要原因是根據美國政府于2017年12月22日頒布的減稅與就業法案,美國企業稅率由2017年12月31日后開始的課稅年度減低,引致 4 億美元的遞延所得稅項資產撇賬。”
聯想歷年財報顯示,從2015–2017年,聯想集團營收逐年遞減,分別為約470億美元、449億美元和430億美元。凈利潤分別為8.29億美元、–1.28億美元和5.35億美元。2018財年的業績已經逼近三年前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初,被多方看空的聯想集團被無情踢出“恒指”名單。股價頗受重挫。而這已經是聯想集團歷史上第二次被恒指剔除。
5月28日,聯想集團的收盤價為4.19港元每股,在5月24日財報發布之后漲了近10%,而最近一個月以來,聯想集團股價亦大幅回升超過16%,投資者對于聯想集團顯然加強了信心。而隨著股價一路回升,聯想集團股價做空力度較前期大幅減弱,做空者現離場的趨勢。
知名行業評論人士孫永杰指出,聯想此次財報和股價齊漲背后,是其相對于主要對手轉型的戰略和執行更為迅速和成功所致。
在5月24日的業績解讀會上,楊元慶直言,自己執掌聯想后“越來越扛得住被黑”。“未來最重要的是把業績做好,要有清晰的方向,戰略到位,堅定地執行。”同時,甚至還釋放了回歸A股的信號。他還表示,新財年聯想要大力推動盈利水平的顯著改善。
三波戰略重塑聯想
楊元慶口中的“三波戰略”,是其在2016年底聯想的危機時刻定下的。具體而言,第一波戰略是保持核心PC業務全球領先地位和盈利能力,對于這一波戰略,楊元慶曾認為這是“碗里的飯”,因為只有碗里的飯富足了,才能保證聯想的存活。
第二波戰略則是數據中心業務和移動業務,被認為是“鍋里的飯”,被寄望能夠盡快成為增長引擎和利潤引擎。
第三波則是押注自然語言交互和人工智能,要讓聯想的硬件設備更智能,聯想要從設備戰略,轉移到基于人工智能的“設備+云”戰略,而這個則是聯想集團未來的重點。在楊元慶看來,聯想集團的第三波戰略是“田里長著的”。
在2018財年,聯想的三大主營業務經營水平皆有所改善。
首先,PC與智能設備營收為323.79億美元,同比增長7.66%,營收貢獻為71.4%,上升2.16%,仍為聯想的收入支柱。整個財年來看,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業務重回穩健增長,在全球企業級市場無論是營業額還是銷量都奪回了全球第一。工作站和游戲電腦營業額同時突破了10億美元。
第二波戰略中,數據中心業務營收43.94億美元,同比上升8.01%。整個財年,盈利水平改善了2個百分點,虧損逐季收窄。在北美的營業額接近翻番,在歐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都實現了60%以上的增長。在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領域,聯想通過構建客戶導向的業務模式,提升自研自制和客制化的能力,營業額年比年實現了超過50%的增長,毛利率提升超過10個百分點。
移動業務方面,則仍在下滑泥沼之中。全年收入為72.4億美元,同比下降6.05%,營收占比為15.97%,下跌10.85%。無論是來自IDC、IHS還是Counterpoint的數據,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中,聯想都被市場前五位狠狠甩下。GFK的數據顯示,去年聯想國內市場出貨量跌至179萬部,位列國內第十,形勢嚴峻。排在聯想前一名的百立豐,全年還有近500萬的出貨量。
在業績發布會上,手機業務無疑是受外界質疑最多的。楊元慶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中國不會放棄手機業務,目前還在進行重組,希望手機盡快回到健康的軌道上來,能夠實現盈利。
在楊元慶看來,市場或者行業,已經走過了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這兩個階段,再下一步就是智能物聯網的新階段。電腦和手機是智能物聯設備中的兩個重要節點或設備。
“聯想過去移動業務做得不是太好,但是我覺得還遠遠沒有到要放棄的時候,而且在我們的整個戰略里意義重大。”他認為,聯想在手機業務還有優勢市場,比如拉丁美洲有2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楊元慶的手術刀
5月8日,在被“踢出”恒指、遭遇外界做空的陰影下,聯想再一次發動了組織變革和人事調整,宣布成立全新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ntelligent Devices Group,簡稱IDG)。
新業務集團是整合了聯想原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集團(PCSD)、移動業務集團(MBG),與原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協同發力“智能設備+云”和“基礎設施+云”。
與此同時,楊元慶欽點聯想集團企業總裁、首席運營官Gianfranco Lanci負責“IDG”部門,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將出任中國區智能設備業務集團負責人,向Gianfranco Lanci匯報。
常程,現任MBG中國產品副總裁,將擔任MBG中國業務代理負責人,向劉軍匯報,這將有助于更好地利用聯想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優勢,以及PCSD中國區正在打造的新零售平臺。此前執掌聯想移動的喬健,將接替即將退休的聯想集團副總裁羅大衛,擔任全球首席市場官和CMO的位置。
楊元慶表示,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將進一步加強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行業領先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在移動業務領域繼續減少虧損,推動業務重回正軌、健康發展,同時將聚焦智能物聯網設備、建設UDS平臺(連接用戶、設備和服務的平臺)、提升服務滲透率。
實際上,當下眾多傳統IT企業都在順應這一轉型升級的路徑,從傳統服務器、存儲等設備商到云計算IT基礎設施提供商轉身,再投身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
此舉被外界看作楊元慶的豪賭,將原有的單獨硬件設備打通,形成完整的智能物聯平臺。給外界想象空間的是,楊元慶自稱“賭上了聯想身家性命”的“智能變革”。
在他看來,人工智能有三大要素,數據、計算力、算法,正好契合了聯想要做的業務,或者正在做的業務,因此聯想有較好的基礎。“我們的PC也好,手機也好,還有更多的種類的智能終端也好,這些設備是將來數據的源泉。所以聯想未來會得到很大的發展。”
財報顯示,去年聯想創投集團以及其他業務收入為13.36億美元,同比增長12.95%,業務雖僅占比為2.95%,但同比增長7.18%,增速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