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放棄社保 離職可否獲補償?
專家:不僅沒有賠償 還得自補個人負擔部分
最近,有這樣一條新聞在網絡上熱傳——“勞動法最新規定:員工自愿放棄社保,離職時可以獲一筆賠償金!”這真可謂是一個重磅炸彈,點燃了員工興奮的神經。事實真的如此嗎?
專家告訴記者,這則新聞對事情分析得很清楚,但在傳播過程中被冠上了一個“完全變味”的大標題,成了對法律的誤讀。事實上,自愿放棄社保不僅不會得到賠償,而且未來可能給自己帶來巨大的麻煩。
案例 主動放棄社保無效
網上被熱炒這則新聞的主人公小王覺得每月要從工資里扣除社保費用實在太虧了,所以就和公司簽了一個“放棄繳納社保申請書”,沒有辦理社保。后來,小王得了肺炎,且需要花費巨額的醫藥費,得知醫??梢詧箐N很大一部分醫藥費時才后悔當初不應該放棄社保。于是,他想到了一個歪主意,主動向社保局投訴,說公司從他上班至今從未繳納過社保,要求公司為他補齊社保。
可是,按照法律規定,社會保險是國家強制保險,為職工辦理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即使勞動者主動提出要求也不能免除用人單位為職工參加社會保險的法定義務。勞動者雖主動要求用人單位不為其參加社會保險,并作出書面承諾,但最終會被認定為無效。公司需要為他補交社保,并處滯納金,而小王個人需要繳納的部分也要補足。
調查 部分員工不想上社保
小王的情況在現實中并不少見,在“專家說法——中小微企業勞動糾紛防控”項目的咨詢現場,記者就曾經看到不少中小企業來跟專家咨詢員工不想上社保的問題。
“我們單位有個職工不肯上社保,單位覺得雖然省了錢但擔心還是有風險,老板也很發愁,這該怎么辦?”豐臺區一家小型公司的負責人張先生向專家咨詢了他頭疼已久的問題。原來,張先生的公司招聘了幾名外來務工人員,幾名職工覺得自己扣繳社保“不劃算”,所以不想繳納,企業剛開始覺得能省錢也同意了,但還是覺得有風險,為此特意來咨詢。
據了解,外地的來京務工者常常是在北京干幾年就回老家,他們不會在北京退休、養老,所以就不愿意在北京繳納社保,寧可把自己該繳的社保錢折算成工資,多賺點錢。
解讀 自愿放棄社保損失大
專家表示,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企業和職工建立了勞動關系就應該簽合同上保險,繳納社會保險是強制性規定,不存在自愿選擇的問題。此外,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如果企業不按時按標準繳納社會保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接到有關用人單位不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的舉報投訴的,可能遭到一定的處罰,所以企業還是要及時為職工繳納社保,并對職工進行普法。
需要提醒的是,員工自愿放棄社保肯定是不劃算的,將來面臨巨額醫療費、工傷事故、退休養老時就會后悔莫及。因此,“勞動法最新規定:員工自愿放棄社保,離職時可以獲一筆賠償金!”肯定是無稽之談,不僅不會獲得賠償金,還要補繳自己個人應該負擔的社保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