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嫻說:“愛情從餐桌開始,也在餐桌上消逝。”正所謂“唯有美食與愛情不可辜負”,對于大部分女子而言,一份可口的美食,一次傾心的愛情,就是生命的全部了,戀愛通常都是從美食開始,直至步入婚姻的殿堂,甘愿從此為他調羹烹菜。
浪漫“七夕”將至,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在中國傳統節日中唯有七夕米有民俗美食相伴,這讓俺們吃貨難免扼腕嘆息頓足捶胸:)為圓此缺憾特地發起#七夕最佳民俗美食投票#,快來選出你心中最適合浪漫七夕的民俗美食吧!
七夕節將至由大V發起的“七夕最佳民俗美食投票”一下子戳中了網友們的痛點,在七夕節變得越來越商業化、空洞化、物質化的情況下,人們急需一種走心又美味的浪漫美食來滿足心靈層面的需求。從目前五萬多網友的投票結果看“蒙自過橋米線”一騎絕塵票數高達33130票,東坡肘子是16111票,而貴州的“戀愛豆腐果”和廣東的“老婆餅”卻應者寥寥,蒙自過橋米線當選已經毫無懸念。也有網友提出抗議為啥不把“提拉米蘇”作為選項之一,不過很快就被網友的口水淹沒了,因為這是七夕民俗愛情美食評選,提拉米蘇雖然也有一定的愛情故事,但是不適合七夕的場景。
“蒙自過橋米線”當選乃是眾望所歸,有網友提出蒙自過橋米線的“過橋”和“鵲橋”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蒙自過橋米線和七夕節文化內涵層面的對接和自然延展。其次是令人羨慕不已的“蒙自過橋米線里的愛情”:清初某書生,云南蒙自人,妻賢且慧,伉儷情深,有一幼子。書生性喜游玩,妻憂道:“好男兒當讀書成名,夫終日游樂,不思為家人爭氣耶!”夫感妻言,遂獨居南湖亭中,發奮攻讀。每日三餐,妻不計勞苦送往書齋,書生感銘于心,志益堅,日以繼夜,學業大進。妻喜,視書生日漸羸弱,凄然,覓食補強身之法。一日,妻備雞湯盛之以罐,又備米線、肉片為生作膳。幼子無知,戲將肉片擲于湯中,妻急,斥之,速將肉片撈起,視之已熟,嘗之味鮮,大喜。即提食攜兒送往書齋。但因終日勞碌,暈倒湖堤橋上,書生驚至,妻已醒。幸湯膳無損,視之,湯為浮油籠蓋,無一絲熱氣,疑湯已涼,但罐燙灼掌。奇之,問妻何故,妻詳道偶得之法。書生喟然:“賢妻每日過橋,此膳可稱為過橋米線。”后來,蒼天不負,書生考取功名,衣錦榮歸,被民間傳為佳話。從此,“過橋米線”不脛而走,竟成云南名膳。
“蒙自過橋米線”就是這樣一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般神奇的存在,海碗表面看似波瀾不驚,沒有牛排一般誘人的滋滋聲、也沒有火鍋一樣翻滾的紅油,下面卻是高達95℃的雞湯,不明就里者如果端起來碗就喝自然會被下面的隱藏的“火焰”燙得哇哇叫。熱烈而不張揚、含蓄又不低調,“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這就是蒙自過橋米線中的愛情故事。
蒙自過橋米線里的愛情,溫婉賢惠的妻子、苦讀詩書的書生,有甜蜜有詩意,有榮華富貴百年好合也有意外驚喜,更多的則是平平淡淡才是真。這與當下時下動輒轟轟烈烈的愛情、死了都要愛的瘋狂相比更多了一份悠然從容和淡雅。
今年的七夕節看來注定要不一樣,從蒙自過橋米線當選“七夕節最佳民俗美食”開始,一個更加文藝范、走心的浪漫七夕節正在悄然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