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大部制”提升鄂托克前旗法治質量
一個中心統轄四委一室兩處
圖為鄂托克前旗法務中心工作人員陳林(左)正在接待敖勒召其鎮大沙頭村村民尚文德。
□ 本報記者 史萬森 文/圖
59歲的尚文德是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大沙頭村村民,4年前一件從天而降的糟心事至今還困擾著他的生活。“我爺爺那一代就在這里住著啦,突然一天有人把我們的房子給圈了起來,說我們住在人家的地里了。”
10月16日,尚文德手指著他家被圍起來的房子向《法制日報》記者講述的時候,太陽已經偏西,和暖的陽光照耀著秋意漸濃的鄂托克草原,也灑在他略顯黝黑的臉龐上。他清楚地記得那個日子——2014年5月13日,鄰村一位姓翟的村民圈了他家的住房。
“我們很生氣,住了幾輩子的房子,種了幾輩子的地,說成別人的就成別人的了?我們有草原證,上面也有坐標,坐標的分界線就在我們房子的后面。1982年,我們還在房子后面圍起了網圍欄。”尚文德家報了警,民警來了一了解,說這是地界糾紛,應該去找政府解決。
在鄂托克前旗法務中心的辦事大廳,尚文德告訴記者,現在鄂前旗的老百姓都知道法務中心。“幾年前,這種事要涉及好幾家部門,又都不在一塊辦公。現在好了,只需到法務中心一家,事情就能全解決,省時省力。”尚文德說。
方便群眾辦事
當地人將這一變化稱之為“大部制”改革,雖然不盡準確,但用它來表述多部門的功能整合也是說得通的。尚文德感受到的是這一改革帶給他的便民實惠,但改革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曹青翠,鄂托克前旗法務中心的首席仲裁員。過去,她所在的旗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只有她一人。“案子多了就辦不過來,有些案件不好把握,也沒人可以商量,只好通過私人關系,找人咨詢。”
這一點,原旗政府法制辦主任、現法務中心主任燕世榮也深有體會:“法制辦一開始就我一人,后來增加到3人,要對應七八位旗領導,承擔全旗的法律事務。其實,僅全旗的合法性審查,3個人就忙不過來,何談開展其他工作。”
記者了解到,“大部制”改革前,旗政府法制辦3人,農村土地仲裁委員會1人,行政復議2人(法制辦人員兼),鄂爾多斯仲裁委員會鄂前旗辦事處1人,人民調解委員會1人,決策咨詢委員會1人,法律顧問處1人。
人員稀少,辦公還分散在各處,工作人員又各自為政,管理分散,難以有效利用各項涉法資源,人民群眾辦事不方便。
此外,隨著法治政府建設的深入推進,旗政府在農村土地仲裁、民商事仲裁、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裁決、行政執法監督、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權責清單管理、政府文件審核、法律顧問等各項工作任務日益繁重。這些問題都使得改革成為必然。
提升工作質效
燕世榮說,“大部制”改革正是鄂托克前旗政府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契機,探索基層法治政府建設的一次大膽嘗試。
創設“一個中心”,管理“四委一室兩處”。“一個中心”就是自治區首個旗縣級人民政府法務中心——鄂托克前旗法務中心,統籌管理旗政府行政復議委員會、決策咨詢委員會、農村土地仲裁委員會、人民調解委員會,政府法制辦公室,法律顧問處、鄂爾多斯市仲裁委鄂托克前旗辦事處。
站在鄂托克前旗法務中心樓前,看著LED屏不停閃動著“規范政府行為,建設法治政府”,記者真為這個僅僅7萬余人的小旗有如此規模的法務機構而贊嘆!
一進大門是辦事大廳,8名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忙碌。大廳兩側是辦公室、調解會商室、檔案室,還有布置莊嚴的仲裁庭。二樓有可容納近百人的視頻培訓大廳,還有會議室、專家顧問室、仲裁多功能室等。
據了解,中心辦公場所達到800余平方米,各項功能齊全,辦公人員有19名。中心可以協調使用全旗具有法律職業資格人員72名,調度全旗智庫各類專業人才209名,還聘任仲裁員45名,聘請了自治區兩家知名律師事務所作為法律顧問團隊,有效地改變了以往人員不足帶來的弊端。
曹青翠告訴記者,“大部制”改革后,人員問題得到解決,除了有專門聘任的仲裁員,還有法律團隊,可以直接進行咨詢,疑難案件也可以請智庫的專家召開論證會,確保了仲裁的公正權威。
據燕世榮介紹,法務中心人員分成幾個組,三四人對應一名旗領導,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大幅提升。對于政府規范性文件、簽訂的合同協議,“我們自己進行合法性審查的同時,也請專家團隊、法律顧問進行審查,特別是一些重大的決策,幾方意見一匯總,審查水平大大提高,為領導提供的決策依據也更科學更充分更完善”。
暢通表達渠道
法務中心的建立,也讓各項工作步入正規化、規范化。法務中心陳林告訴記者,中心建立了嚴格規范的值班制度,推行“一廳辦理”“一窗受理”、前臺受理、后臺分流等“一站式”工作模式,實行專人受理、專人對接、專人審查,打破了以往涉法部門條塊分割管理的壁壘,進一步暢通了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
人員整合后,過去無法開展的工作也逐步開展起來。燕世榮說,過去每年監督行政行為不足300件,法務中心建立一年來已經達到2500多件。處理行政復議60余件,參加行政訴訟30余起,仲裁案件300余件,培訓領導干部2000余人次。
“我們的工作人員既是辦案員,又是培訓教師,又是律師,同時還是執法監督員,個個一專多能。”燕世榮說。
記者了解到,法務中心推行全流程監督服務,制定出臺了《行政裁決工作規范》《合法性審查工作規范》《行政執法案卷評查規范》等各類制度規范23項,在法律法規規定的案件辦理期限基礎上,將行政復議、仲裁案件辦理時間縮短了25%,合法性審查時間由原來的10天縮短為3天,辦理質量大大提高。
旗文化旅游廣電局局長李云龍告訴記者,法務中心牽頭搞了一套從咨詢論證、公開征求意見、聽證,到社會風險評估等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操作樣本供部門參考,“我們的一些重大項目行政決策都是嚴格按照這套樣本來規范操作的。不按程序進行,沒有法務中心的嚴格把關,旗領導就不會簽字”。
燕世榮說,通過不斷地學法用法和法律培訓,各級領導干部依法決策的思維切實提高,決策程序更加規范,旗政府已經形成政府常務會材料未經合法性審查不得上會討論,重大民生項目以及PPP項目合法性審查全程介入的長效機制,切實降低了各項行政行為的違法風險。
記者手記
到鄂托克前旗采訪燕世榮之前,我給他打電話,問該怎么稱呼他,是稱燕主任還是什么,他在電話那頭嘿嘿一笑,“不用稱呼什么”。直覺他是一個踏實肯干的人。見到燕世榮本人,更是覺得他不張揚,滿臉的笑容透著誠實與溫暖。
整整3天采訪,讓我對燕世榮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對工作的確懷抱一顆赤子之心。說起當年從法院調到政府從事法治工作,正當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政府之時,他覺得自己生逢其時。
法治政府建設要推進,法治建設水平要提高,沒有人不行。燕世榮本可以等著政府增加人,但他不愿等。“大部制”就是在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靠燕世榮不等不靠的工作干勁催生的部門。有人說,燕世榮給自己創造了一個部門。其實,他何嘗不是給群眾創造了一個便捷的法律服務平臺,給政府行政行為上了一把大大的安全鎖。
法治政府建設需要黨委政府推動,也需要像燕世榮這樣真誠樸實全心全意的實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