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江雅金出生地與其親屬及當地村干部談話。泰順警方供圖
中新網溫州1月8日電(見習記者 潘沁文 通訊員 范榮 趙建東)沒有戶口,領不了結婚證,無法辦理社保,痛失工作機會,難以旅行住宿……家住浙江泰順的江雅金由于從未上過戶口,經歷著常人無法想象的困境。近日,在泰順民警的熱心幫助下,58歲的江雅金終于擺脫了“黑戶”身份,第一次坐上了回鄉的高鐵,內心澎湃。
民警到江雅金出生地調查取證。泰順警方供圖
據了解,江雅金于1961年出生在福建省建甌市下南坑的一個小村落,當時家中已有一個大哥與三位姐姐。家中排行第五的她,因為老一輩重男輕女的陳舊思想,差一點被父母拋棄。從出生到長大成人,一直處于無人看管的狀態。父母不關心,沒有上學,無法識文寫字,更沒有辦理過相關的戶籍業務。
“我活了58年,一直沒有戶口。”江雅金說。
1992年,江雅金在福建結識了丈夫老江,相處一年后就跟隨老江輾轉移居到了老江的本籍溫州市泰順縣筱村鎮生活,一過就是20多年。
“之前在福建那邊的時候就一直沒有上戶口,后來到了這邊之后因為各種原因也上不了戶口,所以就一直都沒有戶口。”江雅金說,因為沒有戶口,她沒有社會保障,得不到正常的學習與工作機會,無法住宿旅店和乘坐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幾乎寸步難行。因為沒有戶口,她和老江連結婚證都辦不下來。
江雅金一家為民警送上錦旗表示感謝。泰順警方供圖
隨后幾年,老江從事環衛工作,江雅金雖然也想與丈夫一起工作,卻因為沒有戶口,最終卡在了工作手續的辦理上。
“她就是想在我工作的時候給我搭把手,怕我辛苦。”老江知道,沒有身份,找不到工作,上不了戶口,連基本的養老、社保業務都無法辦理的心酸一直是妻子江雅金的一個心結。身份證、戶口本,雖然只是一張小小的卡片與一本輕薄的紙張,卻是一座她永遠無法逾越的大山,上戶口成了她的一個夢。
得知江雅金難處的社區民警潘德鋒,多次與村干部走訪取證,確認江雅金的確是在本轄區生活多年且一直居住。但是,58年都未落地的戶口,想要補辦的難度可想而知。
潘德鋒多方輾轉聯系,終于對接上了江雅金出生原籍地的福建省南平建甌市吉陽派出所。當確保當地的社區民警能與江雅金家屬聯系上后,潘德鋒決定去一趟江雅金的出生地實地取證。
2018年10月23日上午5點,潘德鋒背上裝滿各種取證材料和設備的警務背包與同事即刻出發,由于工作、身體原因,老江與江雅金無法陪同領路。
“背包警務”小組驅車400公里行進近6個小時抵達建甌市。在吉陽派出所,民警了解到,在其轄區江雅金確實沒有登記過戶口的記錄。在調查了解江雅金的在本地生活經歷和軌跡后,民警與其生活在當地的親屬以及村干部談話,經走訪取證,證實江雅金確實是當地出生并曾經生活的無戶口人員。
完成初步材料的整理后,由江雅金的大伯指路,民警馬不停蹄,再次驅車2小時趕赴江雅金的位于大山深處的老家建甌市下南坑村。
在下南坑村,民警背著警務背包徒步走遍整個村莊,挨家尋訪、調查取證,收集辦理戶籍業務的相關資料。在結束調查取證后,民警于當晚立即趕回筱村派出所,抓緊著手進行相關材料的整理。
這一天,民警往返900多公里,行程近14小時車程。潘德鋒表示:“她的待遇讓人心酸,既然工作由我負責,我就應該盡快、盡全力、盡義務幫助她。”
2019年1月4日,老江與江雅金又來到筱村派出所。經過浙閩兩省多地的奔波調查、材料取證與申請,潘德鋒將剛剛打印好的嶄新的戶口本交到58年“黑戶”老人江雅金的手上,拍攝完最新身份證件照的“黑戶”老人如“浮萍”般的生活得以落地。
“我現在是不是可以辦市民卡啦?”江雅金拿著剛剛制作出來的臨時身份證有些難以置信,難掩激動的淚水,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有了真正的身份,“我的夢實現了,太感謝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