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 龐無忌)加上前11個月新增就業已達1293萬人的2018年,中國有望連續6年為超過1300萬人提供就業崗位。這一“就業奇跡”的創造離不開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的支撐。
記者10日從萬達集團獲悉,截至2018年12月31日,萬達集團去年新開業萬達廣場49個,全年新增就業20.2萬人,其中大學生9.5萬人,預計將占2018年全國新增就業總數的1.5%。萬達集團新增就業數量已連續十年占據中國新增就業人數1%以上,成為全國創造就業最多的企業之一。
萬達過去幾年經歷了“去地產化”轉型。轉型后,萬達提供的就業崗位多數是萬達廣場、萬達影城等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從2016年開始,隨著萬達的轉型,萬達廣場每年開業50家左右,平均每個萬達廣場創造超過4000個穩定的服務業就業崗位。截至2018年底,中國280家萬達廣場共創造就業崗位117萬,其中大專以上畢業生52.1萬,應屆畢業生4.4萬。
再如華為,截至2017年末,華為全球員工總數達到了18萬人,其中研發員工約8萬人,占員工總數比例約為45%。京東董事局主席劉強東透露,目前京東員工人數為16萬人,去年京東為員工繳納了60億元的“五險一金”。
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更是社會的“穩定器”。統計數據顯示,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創造就業崗位的最重要渠道。近年來,民營企業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吸納了70%以上的農村轉移勞動力,新增就業90%在民營企業。
經濟學家馬光遠指出,在當前經濟和就業形式下,民營企業量大面廣,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并且提供多種形式的就業崗位,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做了很大貢獻,應進一步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