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人搶一塊車牌,有人排了8年隊!這招能緩解難題嗎?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我已經搖了8年的號,仍然沒有搖到。感覺這輩子都與車牌無緣了。”已經在北京工作近10年的王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多少顯得有些無奈。
一塊小小的鐵皮,卻承載著一家人的夢想。然而,根據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系統網站發布的2018年北京市小客車指標數量,總數將由2017年的15萬輛減少至10萬輛。其中新能源指標保持6萬不變,普通指標由9萬個減少至4萬個。
測算下來,2018年北京市普通小客車搖號中簽概率僅有0.05%,相當于1907人搶一個京牌指標。
再來看上海。據公開消息,2019年1月,上海市滬牌的投放數量為12832張,投標人數為168614人,投標人數比投放數量高出12倍還多。而當月滬牌的平均成交價格達到89565元。
無論是搖號還是投標拍賣,背后都反映出車牌指標嚴重供不應求。不過,對于準備搖號或者已經在搖號大軍中摸爬滾打多年的人來說,今年有望迎來一個新的契機。
擬盤活廢棄購車指標
1月2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有關情況。
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巡視員劉宇南在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將以穩汽車消費來托住商品消費“大頭”,鼓勵限購城市優化機動車輛限購管理措施,有條件的可采取適度盤活歷年廢棄的購車指標等辦法,更好地滿足居民的汽車消費需求。
在促進汽車消費方面,《實施方案》提出,要有序推進老舊汽車的更新、報廢更新,持續優化新能源汽車補貼結構,促進農村汽車更新換代。同時穩妥有序擴大皮卡車進城的限制范圍。進一步落實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二手車,落實適用銷售舊貨增值稅政策。
如何理解盤活歷年廢棄購車指標?北京市通州區一家汽車4S店的劉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根據北京目前的政策,市民通過搖號獲得購車指標,但購車指標6個月未使用將視為作廢,并自動轉為下個月的搖號指標。
“我認為,盤活歷年廢棄購車指標,可能是把那些長期閑置的指標進行統計并重新分配,從而提高消費者對普通小客車的中號率,或者能縮短新能源車的排號時間。”劉經理說。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有條件的地方可適度盤活歷年廢棄的購車指標,更好滿足居民汽車消費需求,對汽車限購城市而言無疑是一項政策利好。他認為,北京前幾年限購政策下的電動車指標放空幾年,浪費了部分指標。如果政策落地,北京消費者有望在原有的6萬臺新能源車指標之外,再獲得一定的增量指標,這是很好的事情。
政策對中小城市更加有利
1月29日,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其中囊括了二手車、限購、汽車下鄉、新能源汽車等諸多政策“大禮包”。這些政策紅利能否實實在在惠及消費者呢?
以限購城市北京為例,2018年最后一期小客車指標申請審核結果顯示,個人中簽率低至千分之二,難度再創新高。
新能源指標同樣不樂觀,若按目前每年新能源個人指標5.4萬計算,新申請者至少還需要等待8年左右,也就是2026年前后才能獲得指標。其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如今,《實施方案》提出盤活歷年廢棄的購車指標,這對于久搖不中的購車者來說,會不會有轉機出現?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認為,規模越大的限購城市可能放出來的廢棄購車指標越少,偏小一點的限購城市放出來的指標會更多。
一位汽車行業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北京、上海這樣的限購政策十分嚴厲的城市而言,廢棄的購車指標或者是閑置的購車指標相對是比較少的,而一些中小城市廢棄的購車指標可能相對較多。“在北京,有人搖號搖了十年、八年都不中,怎么會出現大量的廢棄購車指標?即使有,也是少量的。”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實行汽車限購的有: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天津、石家莊、貴陽、海南,而這些城市和地區的汽車限購政策無疑對汽車消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根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18年我國汽車類商品增速比上年回落8.0個百分點,而不含汽車類商品的零售總額增速仍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
劉宇南在發布會上表示,根據有關方面的測算,2018年我國每千人汽車保有量是170輛左右,距離主要發達國家保有量水平還有比較大的差距。比如美國的千人保有量在800輛左右,歐洲、日本在500~600輛左右。所以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汽車消費潛力可以說是比較大的。
限購催生車牌交易灰色產業鏈
在北京豐臺從事二手車交易的張陽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按照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小客車指標只能由指標所有者本人使用。但實際情況卻是,小客車指標已經成為熱門交易對象。在北京,一次性“買斷”購車指標的現象非常普遍。
“如果是出租牌照,市場行情是每個月1500元左右,但出租時間至少是3年以上,并且需一次性交清費用。如果是買購車指標,一個指標4萬到6萬不等。”張陽說。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目前京牌指標交易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車、牌一起購買,就是買標者將賣標者的汽車和車牌一起買下,直接使用原車;
二是只買指標,即買標者只購買賣標者名下的配置指標或更新指標,買標者自己購買新車,再以賣標者的名義辦理機動車登記。
此外還有出租等其他交易形式,但無論是哪種形式,指標交易的核心都是交易車輛仍然登記在賣標者名下,只是由買標者使用。
針對這種現象,有法律界人士表示,盡管指標交易表面上滿足了交易雙方各自的需求,但是從法律風險防范、避免法律糾紛、維護搖號公平的角度來說,這樣的交易并不可取。盡管很多租賃號牌者承諾無風險,但一旦賣指標者遇到官司導致車輛被查封,實際車主對于車輛的主張很難得到法院支持。
張陽同樣認為,指標交易客觀上存在一定風險,與一次性“買斷”相比,北漂一族不如在自己的戶籍所在地申領牌照,然后通過申請進京證的方式成為北京的有車一族。“但從2019年11月開始,北京將限制進京證的申請次數,一年申請次數不允許超過12次,1次的有效期是7天。這意味著,一年當中在北京的用車時間最多不超過84天,還不包括限號。這確實也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