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cci、LV等品牌相繼降價 能否促進國內奢侈品市場回暖?
進入4月,國際奢侈品牌在中國掀起了新一輪的“降價潮”。據悉,為響應國家增值稅減讓政策,中國許多品牌內地商品的零售價于4月1日起調整,下降幅度約為3%,其中包括Gucci、LV等知名奢侈品品牌。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了解,3月2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海關總署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今年4月1日起,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的稅率、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物品的退稅率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奢侈品牌降價 形式大于內容?
據了解,LV已于3月底下調了中國官網的產品價格,降幅約為3%。4月1日,Gucci面向中國市場下調約3%的價格。除了降價,消費者更關心的是究竟降了多少,比如Gucci降價后,在中國的官方價格是否會和歐洲售價更為接近?有媒體分別對比了Gucci和LV部分比較熱賣的手袋在中國官網、代購渠道和國外官網的售價。結果發現,即便有3%的降幅,兩品牌手袋在中國的官方售價依然高出歐洲官方價格和代購渠道不少。
以Gucci某款熱銷手提袋為例,中國官方售價為17900元,按3%降價后售價17363元;而這款手提袋在歐洲國家官網的售價為1790歐元,約合人民幣13484元,官方價格相差3800多元。可見中國市場的售價明顯比歐洲市場高。
同樣降價3%的LV,也存在中國市場售價偏高的情況,差價平均在2000元~3000元之間。
對此,有業內專家表示,奢侈品牌降價實際上形式大于內容,實際上只是為自己的品牌做了一次宣傳,同時也向消費者傳達了“縮減中國市場與歐洲市場售價差異”的誠意。
降價能否促進國內奢侈品市場回暖?
據《2018貝恩公司年度奢侈品報告》顯示,從全球來看,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花費總支出占全球總額的比重不斷增加,中國消費者已然成為全球奢侈品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因此,越來越多的國際奢侈品牌更加注重在中國的市場定價策略。單從下調國內售價方面看,國內外門店商品差價的縮小會讓更多消費者愿意在國內消費購物,價格因素會直接將奢侈品消費客群引導回專賣店,促使了國內奢侈品市場的回暖。
奢侈品專家、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全球價格一體化已成趨勢,此次降價只是形式,但確實是品牌希望實現全球價格一致的一種努力。通過降價,品牌會慢慢釋放一種信號,即國內外價差在縮小,從而促進消費回流。奢侈品中國聯盟榮譽顧問張培英卻認為,3%的降幅其實并不會對真正的奢侈品購買人群造成太大的影響。歐洲和中國的價差是品牌因地制宜的一種差異定價策略,從奢侈品一貫的定價策略來看,不同國家的差異定價始終會保持在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