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兒童觀察和了解世界的好伙伴,其質量好壞關系到兒童的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但總有一些“三無”玩具和殘次品玩具卻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導致兒童安全事故屢屢發生。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玩具,消費者在購買時該如何選擇?哪些安全隱患需要警惕?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華南實驗室工程師何周健。
“對于玩具產品來講,安全應該是選購的第一原則。”何周健告訴記者,兒童玩具應避免表面有危險尖端、銳利邊緣、危險突出物等危險性元素;孩子有時會把玩具放入嘴里,應該確保玩具材料應不含有害化學物質;玩具槍和彈弓類產品彈射的物體極易對兒童造成傷害,吸水彈和水晶彈等吸水膨脹后誤食有窒息風險,因此不建議兒童購買使用;購買帶有尺子、量規的玩具時,一定要注意配件物理結構是否安全。此外,一些兒童使用的浴室玩具、拼圖地墊等,要注意小零件和小球結構等是否具有潛在危險。
在日常檢測過程中,兒童玩具有些不合格項目頻繁出現。何周健舉例說,比如玩具的外包裝(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平均厚度低于標準要求的0.038mm,厚度過薄容易導致孩子將薄膜吸附至口鼻而出現窒息風險;廠家為了讓磁鐵與各種玩具部件連接牢固,往往會使用很多磁力較大的小零件磁鐵,由于其體積小容易導致兒童玩耍時吞食;一些玩具外殼材料比較脆,產生容易刺傷孩子的尖端;部分彈射玩具的動能大于標準限值,存在孩子被彈射物射傷的危險。
“兒童玩具還存在化學性傷害的風險,常見的化學物質有可遷移元素、特定增塑劑。”何周健介紹,化學傷害具有慢性積累的作用,通常是通過唾液、汗液、口、呼吸道、靜脈輸液、皮膚吸收等途徑進入到人體內,從而危害健康。如水晶泥類玩具需要注意其硼元素是否過量從而對兒童生殖、發育和內分泌系統產生有毒性影響;表面鮮艷的兒童玩具,有可能存在砷、鉛等重金屬超標,危害到血管運動中樞甚至有致癌風險;柔軟的塑膠玩具要留意增塑劑是否超標,避免對處于發育敏感階段的兒童激素系統產生干擾。
對于玩具產品的選購,何周健建議,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根據其智力發育水平,在選購玩具時要堅持“適合”的原則。3到4歲的寶寶社交技能快速提高,開始學習獨立,喜歡模仿大人,選擇動腦和動手相結合的玩具,可以讓寶寶通過益智玩具獲得更大程度的學習空間,比如塊數比較多的積木、遙控車等;4到6歲的寶寶表達、理解、社交、邏輯判斷能力都在迅速發展,可以選擇小魔方、彩泥等玩具。
“家長們在為自家孩子選擇玩具時,要注意其說明中有無相應的警告語,教會孩子正確的玩耍方式。”何周健提醒,部分玩具還要留意其是否有CCC標志,要盡量選擇在正規渠道購買品牌產品。“簡單來說就是一看適用年齡、二看安全警示語、三看有效日期、四看使用方式、五看組裝流程、六看質量保證。”
玩具產品事關兒童健康成長,其質量安全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正因此,加強玩具產品質量認證、提升兒童玩具安全水平至關重要。記者了解到,作為專業的第三方認證機構,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動玩具產業高質量發展,先后開展了非CCC目錄范圍內玩具自愿性產品認證和玩具材料潔凈等級認證、制定《兒童玩具益智等級評價技術規范》等工作,幫助消費者識別選購更加健康環保的兒童玩具,最大限度地保護兒童的健康安全。(記者:佘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