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微企業自身的風險特點,一些商業銀行的一線業務人員往往對小微企業存在“惜貸”“懼貸”問題。
近日在中國人民銀行舉行的“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一級巡視員毛紅軍表示,銀行基層人員“惜貸”,往往因為“不劃算”、績效低,“懼貸”則因為小微貸款不良率較高、怕問責。建立健全對小微企業“敢貸、愿貸、能貸、會貸”機制,有利于增強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內生動力。
近年來,銀保監會出臺了一系列差異化的監管激勵政策和引導措施:引導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對小微企業貸款給予優惠,要求商業銀行將分支行的普惠金融績效考核權重提升到10%以上,適當提高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容忍度……
此外,金融部門還聯動其他部門協同發力,加大數據整合共享。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郭新明在發布會上介紹,為調動銀行基層人員“敢貸”的積極性,江蘇加強地方征信體系建設,在蘇州建設了小微企業數字征信實驗區,累計幫助4萬戶小微企業獲得1000億元貸款。
毛紅軍介紹,在各項政策支持下,銀行業金融機構完善內部績效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調動基層人員積極性,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呈高速增長態勢。截至7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0.8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0.62%。5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37.1%,全年有望超額實現40%的增速目標。
國家明確要求,今年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要高于40%。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劉桂平曾坦言,該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基數大,要達到40%的增速并非易事。不過,上半年建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51.5%,前8個月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已突破4000億元,這讓他對達成目標充滿信心。
“農行已提前半年達到40%的增速目標。”中國農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許江介紹,截至6月末,農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達46.23%,支持普惠型小微企業150萬戶。上半年,農行小微企業平均融資成本下降超過100個基點,同時減免小微企業收費36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全國銀行業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5.93%,較去年全年利率水平下降0.77個百分點。“其中,5家大型銀行新發放此類貸款利率為4.25%,較好地發揮了降成本的‘頭雁’作用。”毛紅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