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海南自由貿易港第三批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建設項目達151個,創近兩年來之最。
自貿港的建設,離不開金融業的支持。就在當日,中行在??谂e辦《中國銀行海南自貿港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發布暨銀政企簽約儀式。自6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以來,各家銀行不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圍繞金融對外開放、金融創新、營商環境提升、重點產業等多領域發力,結合自身特色為自貿港建設定制專屬方案。而在進一步助力海南自貿港騰飛的過程中,銀行業也需要重點關注風控、人才等方面的挑戰。
政策助力 服務方案日益多元化
“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視現代金融業的規劃和發展,提出把現代金融業培育成海南重要支柱產業。”8月24日發布的《2020海南自由貿易港投資指南》顯示,在自貿港建設背景下,依托海南在區位、政策、環境、港口等方面的優勢,圍繞金融領域的不斷開放和創新,海南將迎來促進跨境金融、貿易金融發展的新的歷史機遇。
作為對外開放的“實驗室”,自貿港在金融開放領域為銀行業提供了諸多政策便利。“政策優勢包括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等,有助于銀行業機構在跨境貿易的資金便捷流動與兌換方面為貿易機構提供便利,同時也能夠統籌跨境國際業務,為打造自貿港開放型經濟夯實根基。”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
這也讓國際業務成為各家銀行服務的重點。中行將跨境金融服務經驗與自貿港創新政策有機結合,適時創新推出本外幣跨境雙向資金池、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服務。建行海南分行表示,將積極發揮建行集團優勢,通過信貸、結算、租賃、投行、信托、發債、資管等綜合化金融服務,做好自由貿易賬戶服務,推進本外幣一體化功能建設,大力支持真實貿易背景的跨境貿易結算和貿易融資需求。
進一步推動自貿港金融業更高水平開放,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優化。為此,工行海南省分行深入推進網點“五變四”“一變三”改革,創新推出流動銀行車,不斷拓寬金融服務外延,并提供多語種服務,在全轄全面推廣外幣預約取現服務,不斷優化客戶服務體驗。同時還推出“單一窗口”金融服務,目前已為15家進出口企業辦理“單一窗口”跨境匯款業務。
“海南銀行業和保險業要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增強金融單位創一流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推進金融制度集成創新,優化金融圈生態環境。”9月10日,由海南省銀行業協會和郵儲銀行海南分行主辦的“創一流營商環境 金融人在行動”倡議行動提出如是倡議。
與此同時,自貿港的建設布局及特色產業也為銀行業提供了展業機會。中行表示,將支持海南三大主導產業發展,構建跨境、銀發、教育、體育等特色服務場景。工行海南分行圍繞基礎產業、總部經濟及民生消費領域的重點客戶加大服務支持力度,并持續跟蹤服務自貿港新進駐企業。建行海南分行支持海南培育新興海洋產業,壯大現代海洋漁業、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海洋服務業、海洋生態資源保護性開發等特色海洋經濟。
“應結合本地優勢發展特色新興金融業態,形成傳統金融與新興金融互補發展的良性格局,激發自貿港經濟活力。” 民生銀行研究院自貿港研究課題組認為, 一方面,可依托海南生態優勢打造綠色金融發展新模式,加強綠色金融發展頂層設計,率先推動各類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構建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在內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另一方面,可配合海南“海洋強省”戰略大力發展特色海洋金融,加大對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新能源、海水利用、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海洋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設立海洋產業投資基金,創新涉海資產抵押貸款、航運租賃、涉海保險等特色產品,以投貸聯動支持涉海科技型中小企業。此外,可鼓勵與規范并重支持第三方支付、移動金融、電商金融等互聯網金融創新,倡導互聯網金融企業以踐行普惠金融為主要使命,依托自貿港實體經濟有序發展。
“首單”頻出 創新+科技共筑核心
8月31日,交行作為牽頭主承銷商和簿記管理人,為海南省洋浦開發建設控股有限公司成功發行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成為海南省境內2020年首單銀行間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
工行海南省分行則辦理了海南省全省首單REITS業務發行、境內信貸資產跨境轉讓業務、土地承包金ABS產品、疫情防控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第三方支付公司跨境業務及船舶融資租賃業務在內的6個海南全省首單業務。
在“首單”頻出的背后,離不開創新提供的支持。“銀行業一方面進行服務創新,通過專業、高效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為貿易企業優化服務流程;另一方面開展科技創新,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型技術為自貿港建設項目賦能。” 蘇筱芮說。
“隨著金融科技的高速發展,銀行業在尋求數字化轉型,利用大數據挖掘更多用戶群體,結合第三方科技機構合作共贏,改變以往的傳統運營模式。這也讓其能借助金融服務模式創新,為自貿港建設提供便利化服務,比如股權債權融資的模式和金融科技融合,助力自貿港基礎設施建設。”在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助理教授王鵬看來,銀行業支持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核心,離不開金融科技的助力。
科技為銀行業從各方面創新服務自貿港注入新動能。建行海南分行與海南省政務中心合作開發海南政務便民服務站,讓當地百姓可在建行營業網點、建行裕農通服務點、社區、藥店、超市等共計400余個政務便民服務站,憑身份證并通過“刷臉認證”自助辦理一期153項涵蓋省公安廳、省社保局、省公積金管理局便民政務服務事項。
銀行自身科技水平的提升,與助力自貿港新基建建設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關系。“新基建是銀行支持自貿港建設的一個重點領域。當前,整個經濟都在經歷數字化轉型,銀行助力自貿港新基建建設,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因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的提升,也在為提升銀行效率、科技建設提供更好的平臺和空間。例如,區域數字化水平的提升,能夠緩解各地信息的不確定和不對稱,有助于銀行對項目評估效率的提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劉典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實現騰飛 風控與人才成為關鍵
在提出自貿港金融方案時,風控是各家銀行所重點關注的領域。例如,海南銀行從“風險控制”轉向“風險經營”,以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為經營原則,將風險管控放在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
“與在國內其他區域不同,銀行業在服務自貿港過程中的風險控制需重點關注國際業務層面。過去我國銀行對國內市場的風控機制已有成熟經驗,在對接國際金融制度規則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探索,這就需要在制度層面做好銜接。應該看到,我們在自貿港具有主場優勢,可以針對具體實踐采取漸進式的規則構建。” 劉典表示。
對于如何建立與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民生銀行研究院自貿港研究課題組認為,首先,應研究制定自貿港金融業發展規劃及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在配合自貿港建設上形成更為有力的制度體系與政策環境;其次,應進一步放寬投資準入,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快出臺更加簡化的海南版負面清單,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提升國際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打造高標準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再次,應進一步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完善本外幣一體化業務,打通境內外市場,探索建成有別于其他自貿區的、有海南特色的、更加開放的自由貿易賬戶體系。
與此同時,人才也是各家銀行在今后助力自貿港建設的關鍵所在。“金融科技的投入,將改變銀行現有人員架構模式,需要更多高端科技人才,開發更多應用場景。”王鵬表示。
“要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對海南本土金融人才的教育培訓,提升金融人才層次;并通過放開落戶限制、放寬限購政策、提供租房補貼等多種方式吸引外省區市金融高端人才。同時,要構建金融人才宜居環境,面向全球引進具有國際視野、具備操作經驗的高層次、緊缺型金融人才。降低外籍人才創新創業融資成本,建立外籍金融人才‘一站式’服務體系,為其在境內就業和生活提供各項金融服務。”對于如何吸引高端金融人才,民生銀行研究院自貿港研究課題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