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市頗有戲劇性。上半年疫情導致了企業的大規模停產,經濟壓力大增,但中國股市卻坐懷不亂、有驚無險,不僅二級市場指數跌宕起伏,仍保持著穩步向上的活躍勢頭,關鍵是一級市場的發行規模是近幾年來最大的,市場擴容的速度創出了全球第一,這是難能可貴的。
目前中國股市的總市值在歷史最高區域,但新股的中簽率仍然維持在萬分之幾的水準上,中新股的概率如同中彩票,盡管對大多數人而言,每次做的幾乎都是無用功,萬分之五的中簽率換個說法就是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五的不中簽率,但人們依然蜂擁而入,博一個萬一成功了呢。也盡管有些新股已經跌破了發行價,比如凱賽生物,一個多月前申購,中簽率萬分之三,現在二級市場上買按發行價打八折,中簽率100%,要多少有多少,破發是個別現象,投資者絲毫不減申購勁頭,因為開盤之初,中簽幸運者還是可以獲利而走的。
股市供求平衡靠兩頭,一頭是增加股票供應,另一頭是資金供應。今年不僅股票新股成搶手貨,公募基金也成了搶手貨,那些頭部基金公司發行的熱門產品,還實行了按比例配售,這樣的兩頭熱鬧現象還真是千載難逢股市發展的好機會。其實公募基金也是差異很大的品種,天天在投資者眼前晃來晃去的產品都是佼佼者,而那些套三成、四成的基金趴在那兒都默默無聞,投資者的購買心態就是喜歡購買原始基金,1元買1份,起點清晰,隔段時間有差價跑贏存款、跑贏理財產品,他們就落袋為安,然后再去買1元1份的原始基金。至于套住了,那就放在那兒等解套。這樣的心態也給基金發展提供了社會心理基礎。
下周基金市場推出科創50ETF基金,這是為科創板保駕護航的一個實質性舉措。科創板上市一年多來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170多家科技企業提供了融資機會,自去年底科創50指數實施以來,短短9個半月,科創 50 指數從 1000 點漲到 1726點,現在回調至指數的中位數1300 點之上,此時推出科創50ETF產品,其護盤之心十分明顯。到本周為止科創板上市公司已經達到了175家,而科創50指數的樣本股是175家中的佼佼者,這些公司其共同特征是行業代表性強、業績正收益、成長性好,流通性好……,而且指數樣本股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更好的公司出現還將替換樣本股,替換的實現考評末位淘汰制,這樣就讓科創50指數始終代表中國最好的科技企業。所以,從長遠看,科創50未來的潛力巨大。
對投資者而言,購買基金的時點很重要,1300點位置上購買基金贏面肯定比1700點要好,科創板實施的50萬元入市門檻,而購買科創板ETF基金則沒有門檻,交易成本低,能像股票那樣在每日的盤面上操作,既可以做短線,做賺1分錢的短線差價,也能做定投,用“傻瓜投資法”進行操作,賺取科創板這個板塊的平均利潤。中國股市已經多元化、多層次化了,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去選擇各種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