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證監會官網發布消息顯示,同意九號有限公司(簡稱九號智能)科創板公開發行存托憑證的注冊申請。這意味著,科創板首單CDR(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中國存托憑證)注冊獲得通過。
對此,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顯示監管層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態度堅決;另一方面,九號智能從上市申請獲受理到目前CDR注冊獲批用時17個月,除企業自身情況帶來的上市流程較為復雜外,也體現了監管層在推出創新舉措方面的嚴謹態度,有利于實現資本市場改革行穩致遠。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首單CDR注冊通過,首先,體現了科創板注冊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說明在信披充分、不存在股權潛在爭議的前提下,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可通過多種形式在科創板上市融資,反過來也增強了科創板的融資功能和吸引力。其次,為未來更多的融資和交易方式的創新做出了示范,為更深化的注冊制改革奠定了案例基礎。”
“具有注冊地位于境外、同股不同權、存在協議控制架構(VIE)等特點的九號智能,即將登陸科創板,充分體現了科創板在新股發行方面的包容性在不斷提升,從制度層面擁抱更多的創新元素。同時,上市要求的放寬也符合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即包容更多類型的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給予市場更多選擇,并由市場來判斷上市公司的價值。此外,科創板發行CDR也是我國A股市場國際化過程中的重要一步,將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開放度,有助于今后吸納更多的境外公司進入A股市場,對投資者、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自身發展來說是多贏的局面。”董忠云認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解釋,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此次推出CDR是進一步完善科創板功能,優化國內國際優質企業資源化配置,提升科創板的資源配置能力。
“CDR等形式吸引更多‘硬科技’企業回歸科創板上市是必然趨勢。”陶金認為,鑒于CDR在國內尚不多見,也畢竟不是直接發行股票,同時沒有現成的法規制度來進行直接監管,交易情況也無先例可循,因此,可考慮以此為試點,在運行平穩的前提下穩步擴大范圍,即保持改革速度,也注重風險控制,避免出現潛在交易和監管套利風險。
劉向東建議,“接下來,有第一單就會有第二單,而對CDR發展還需要形成更活躍的市場,在發展中不斷完善交易機制和監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