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中小企業緩解困境,維護產業生態穩定,中央提出了前瞻性的“六保”戰略,內容包括保就業、保民生、保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等,其核心就是以扶持中小企業為抓手,讓整個經濟盡快復蘇。
隨后,國務院出臺了扶持中小企業的特殊政策,新增2萬億元資金直達市縣,直接用于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確保正常國內供給和出口訂單的按時交貨。
疫情之后,大批中小企業如何應對不可抗力之外的資金鏈斷裂風險?這或許是國家層面施以立法保障、機制再造和管理升級等長效支持的著眼點。
日本的中小企業眾多,其在支撐日本成為重要經濟體過程中,得到了以《供應商法》為代表的法律法規的切實保護。詳細明確的法條,嚴謹規范的執法,保證了交易的強勢方不敢肆意妄為,交易弱勢方即中小企業,也不必瞻前顧后,委曲求全。
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小企業在經濟、民生上的作用也越顯重要。我們可以廣泛借鑒發達國家的相關經驗,與此同時,還要根據我國國情分析和研判實際情況。日本的經驗教訓從正反兩面可以作為參考,相信我國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能夠得到更加溫暖、實在且持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