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劉鶴副總理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致辭,對當前經濟形勢作出令人振奮的最新判斷,即主要經濟指標逐季度向好,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根據我國經濟出現的三大新趨勢,立足構建新發展格局,劉副總理對金融系統重點工作提出五項要求,涉及政策基調、改革舉措、科技支撐和對外開放。這對于穩定市場預期、凝聚發展合力、激發增長活力、推動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今年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生命至上,果斷決策先控制疫情再穩步恢復經濟,經過舉國上下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們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發展的重大階段性戰略成果。劉副總理表示“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是對這一向好態勢的肯定,十分鼓舞人心。
同時,劉副總理分析了我國經濟出現的三個新趨勢,即創新對發展的驅動作用加強、更加重視圍繞最終需求發展新產業、更加重視綠色發展。這是對“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生動詮釋,體現了全面思維、辯證視角、長遠眼光。他用一句“壞事正在變成好事”,強調指出疫情沖擊等不利因素帶來的正面作用,給大家以積極鼓勵。的確,一些干擾因素給我們帶來短期困難,但更促使企業界、科技界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惟有自強,才能更好參與全球發展。要重視我國經濟中出現的新趨勢,順應新趨勢,善用新趨勢。
針對經濟和金融形勢的新特點,劉副總理提出金融系統五項重點工作要求,一是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二是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三是構建多層次銀行機構體系,四是注重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五是繼續推進全面對外開放。筆者認為,這五方面要求是統分相濟、前后貫通、穩進結合的有機整體,對于做好下一步金融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其中,第一條“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具有管總的作用。劉鶴副總理指出,“始終根據市場形勢和經濟增長需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政策穩定”。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不穩、國內復工復產逐步推進的當下,貨幣政策堅持基本穩定、靈活適度,對于穩定市場預期、應對各種可能的新變化,具有定海神針的作用。這對于保障資本市場穩定運行具有重要作用。有的經濟體在短時間內大量釋放流動性,其潛在的外溢風險不可低估,我們要留有余地、做到可進可退;要緊緊圍繞實體經濟需要實施恰當的政策措施。第五條“繼續推進全面對外開放”也具有管總的作用。金融市場、金融體系必須也只能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下得到更好發展。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我們都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不動搖,發展資本市場、銀行體系、金融科技都要更多引入高水平的國際競爭者,都要全面與國際最佳實踐對接。可以說,貨幣政策穩定、靈活適度是為了保障“理性的流動性”,堅持全面對外開放是為了統籌國內外兩個市場、實現自身發展與全球發展的相互統一。
第二條“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第三條“構建多層次銀行機構體系”、第四條“注重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是針對金融體系高質量發展的具體任務提出來的,體現了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金融服務與金融科技、金融市場與制度建設的相互統一。從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來看,資本市場發展潛力很大,當前要在提升質量的基礎上加快內涵式發展,因此強調“大力發展”;銀行機構體系重在優化結構,因此重點在這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而金融科技是資本市場、銀行機構體系面對的重要時代變量,既要抓住機遇、用好科技力量,又要趨利避害、防范風險。
劉鶴副總理提出的金融系統五方面重點工作要求,是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的重要指引,是一個體系性的要求。金融機構、監管部門以及市場各參與方要認真貫徹落實,不斷鞏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已有優勢,推動形成金融與實體經濟、科技良性互動的新優勢。要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思路,推動新一輪發展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把中國經濟自身發展與全球經濟共享發展統一起來,為世界更好發展貢獻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