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吳山腳下的大馬弄二十三坊,有著老杭州富有煙火氣的市井味道。杭州人金大姐就住在這里,只是這條長200多米、寬不過5米的小巷,多年來曾經因為一件小事而犯愁。
“我們老小區周邊道路窄,房屋隔音不好。垃圾分類清運點距離我家不到50米,每天凌晨四五點清潔直運車就開始作業,吵得我們睡不好。”金大姐回憶說。巷子里還住著不少老人和上學的兒童,為此,金大姐也曾向街道、社區多次反映過這個情況。
2020年12月,隨著臨江環境能源項目投運,天子嶺垃圾填埋場也正式結束垃圾處置主力的角色,實現了原生垃圾“零填埋”。作為關系著千家萬戶生活的清潔直運,也必將發生新的改變。
今年3月,杭州市環境集團在太廟廣場舉辦了一場志愿服務進社區活動。活動中,工作人員就垃圾清運的時間征詢了包括金大姐等多位社區居民的意見。針對這些意見,環境集團迅速展開了清潔直運時間調整工作。
“3月底的時候,我們這里的垃圾清運時間調整到早上7點以后了,老年人和小年輕都很開心,睡懶覺時一點也不吵了。”金大姐說。
太廟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小何告訴記者:“以前關于這類投訴,我們也幫著向居民解釋,知道垃圾填埋不能在夜間進行,直運工人起早貪黑很辛苦。現在好了,居民們都說清運時間調整,睡眠問題解決了,老百姓都高興了,我們也就開心了。”
記者從杭州市環境集團了解到,目前,全市約300余條垃圾清運線路涉及居民小區作業點。每天作業人員在全市各個垃圾分類集置點對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轉運至天子嶺的垃圾減量綜合體和城東減量綜合體,在進行初步的壓縮處理后,再將垃圾運往臨江環境能源等項目處理。垃圾焚燒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處理,也正是因此,垃圾的前端收運時間可以進行調整。
目前,全市的清潔直運線路都根據屬地意愿,首先在老城區進行時間調整。上城區白馬廟巷的垃圾清運時間由凌晨三四點改到了中午12點,周邊居民不再反映清運時間過早的問題了;上城區佑圣觀路原本垃圾集置點多且分散,清運時間不一,直運公司在和屬地協調溝通后,調整為多個點位集中集置、一次性清運,不但減少了噪音對周邊居民的干擾,也保障了周邊道路的環境。
負責紫陽街道垃圾清運的市環境集團員工姚偉強師傅說,“雖然清運時間調整,我們的工作時間延長,但我們一定要把好事辦好,讓老百姓對我們的服務感受到真正的滿意,這也是我們工作最大的動力。”
(記者 毛雨佳 通訊員 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