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超30個公租房小區的200余戶家庭正辦理入住手續。無一例外,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杭州用公租房、藍領公寓、人才專項租賃房以及各項補貼讓“住在杭州”變得不那么難,甚至很幸福。
為了進一步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今年住房保障的多項工作也被列入年度十大民生實事項目。經過10個多月的積極部署,杭州住保房管局推出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房源5518套,新增貨幣補貼保障家庭50310戶,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11.63萬平方米,全部超額提前完成任務。
在此基礎上,還積極探索將原有的“三房三補”住房保障體系升級優化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房為主的全新體系。過程中,杭州住保房管局在國家文件要求上自我加壓,拓寬渠道、創新服務、優化管理,相關工作經驗還被住建部列入《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清單(第一批)》并在全國推廣。
兩房租金只要800多元
這才是真的“住有所居”
11月16日一大早,徐大姐穿著新買的紅外套趕往蔣村西溪人家,這里是萍水人家、河畔水境人家、蔣村西溪人家、學院華庭等7個公租房項目的管理服務中心所在地,早上9點半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辦理入住手續。
“激動得睡不著,哈哈哈哈,開心,真的開心!”簽完最后一份材料,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于落地,徐大姐說了很多遍“開心”,興奮溢于言表。
最讓她開心的就是房租降了、壓力驟降。徐大姐夫妻倆收入都不算高,一家四口與人合租在城北,每月2000多元的租金和兩個小孩的學費、生活費幾乎花光了夫妻倆的所有收入。但現在河畔水境人家的月租只要800多元。
蔣村管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杭州的公租房價格是按照地段來劃分的,蔣村附近幾個項目的租金是每月16元/平方米。兩房的建筑面積一般在50-60平方米,月租金在800-1000元不等。
說話間,排在徐大姐后面的幾戶也辦完了入住手續,拿了門禁卡就往“新家”奔去,他們都太向往有一處舒適的住所了。
小白領金金和老公、兒子一起申請到了一套52平方米的兩居室,雖然客廳不大,但有兩個朝南的房間——他們的兒子終于可以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天地了。
杭州人嚴女士也申請到了兩居室,他們終于能從父母家中搬出來了。“更開心的是可以享受這里的學區,我們也算一表生。小孩明年就要上小學了,趕上了。”
陪兒子來辦入住的湖南人章阿姨也很激動:“沒想到這么便宜的租金也能有這么好的環境,我看小區中間有大花園和涼亭,散散步應該也很舒服。”
租金便宜了、房子大了、環境變好了、小孩還能享受優質教育服務,公租房為許許多多住房困難人群提供了基礎的生活保障。不僅如此,蔣村管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每年還會有不少年輕人在公租房小區里結婚生子、邁入人生新階段。
打破戶籍限制
創造更多留杭機會
自2010年全面推行公租房制度以來,杭州的公租房建設屢獲認可,在實物配租的基礎上還增加了更加靈活的貨幣補貼模式,累計為22.5萬戶像徐大姐等一樣的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其中實物配租6.2萬戶,貨幣補貼16.3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障本市戶籍住房困難群眾外,還打破戶籍限制,將新就業大學生、創業人員以及部分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范圍,并持續放寬收入準入標準,大幅提高貨幣補貼保障標準,不斷提升公租房保障力度。
據介紹,杭州市現行的市本級(包括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和錢塘區,下同)市本級公租房收入準入標準由2016年的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8316元放寬到低于68666元,貨幣補貼標準從2016年的每月每平方米6元提高到每月每平方米24元,最低收入困難群體提高到每月每平方米60元。
今年,住房保障工作被列入杭州市民生實事項目,明確分配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房源5000套、貨幣補貼保障家庭3萬戶,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00萬平方米。
杭州住保房管局切實加大住房保障工作統籌力度,確保民生實事項目合力推進、高質量完成,截至目前,已推出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房源5518套,新增貨幣補貼保障家庭50310戶,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11.63萬平方米,三個項目已全部完成目標任務。
隨著杭州對人才吸引力的不斷加大和外來人口的快速流入,原有的實物配租房源已無法滿足當下需求。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杭州通過自建、商品房配建、回購等多種籌建方式并舉,加大公租房房源籌集力度。
自2017年重新啟動商品住宅項目用地中配建公租房工作以來,已有378宗配建公租房的商品住宅出讓地塊公示掛牌,應配建公租房272.85萬平方米,預計可建設房源4.7萬套;其中已開工190個項目,應配建面積231.48萬平方米,可建設房源3.6萬套。
拓寬住房保障受益面
多政策織密住房保障網
杭州的住房保障遠不止公租房這一項,而是一個相對成熟的“三房三補”的住房保障體系。
所謂“三房”是指公租房、藍領公寓和人才專項租賃房,所謂“三補”是指公租房(含廉租房)貨幣補貼、新就業大學畢業生租房補貼和高層次人才購房(租賃)補貼。通過構建“三房三補”住房保障體系,加大房源籌建力度、創新服務保障體系,杭州積極探索居住領域共同富裕體制機制,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統計顯示,通過公租房、藍領公寓、人才專項住房保障等形式,杭州市已累計保障各類困難群體家庭47萬余戶。 隨著需求變化,杭州正進一步將原有的“三房三補”升級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房為主的新住房保障體系。
“我們是全國最早開始探索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城市之一,相關工作經驗被住建部向全國推廣。”杭州市住保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面向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群眾,特點是“小面積、低租金”,現有的藍領公寓和人才專項租賃住房就囊括在內,目前已籌集房源10.7萬套(間)。
其中,藍領公寓制度屬全國首推,已籌集房源4.24萬套(間),交付使用2.21萬套(間),累計入住服務性行業的外來務工人員2.45萬戶;并在全省首推了人才專項租賃住房,已籌集房源5.2萬套,開工建設3.67萬套,并在部分城區開展了1300余套房源的試點分配。
另一方面,杭州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并于2018年開啟人才專項租賃住房試點工作,解決人才住房困難,明確2018至2021年期間應開工建設5萬套人才專項租賃住房。
據介紹,57宗人才專項租賃用地已全部落實到位,總建筑面積超2400畝。未來幾年,這些地塊會陸續出讓、開工和建設,為杭州的人才提供更多居住保障。
在此基礎上,杭州還印發了《杭州市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實施方案》,計劃在“十四五”期間籌建33萬套(間)保障性租賃住房,年度租賃住房用地供應面積占出讓住宅用地供應面積的比例達到10%以上,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套數占新增住房供應套數的比例力爭達到30%以上。
在群眾的呼聲中,共有產權房工作也在加速推進。針對經濟適用住房暫停后缺少出售型保障房類型的問題,杭州正積極探索通過政府和保障家庭按份共有產權的模式,滿足“夾心層”群眾擁有自有住房的需求。
目前《杭州市共有產權保障住房管理辦法》已完成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現正進行修改完善,預計年內將以規范性文件出臺。杭州住保房管局的相關負責人透露,“十四五”期間將新建共有產權保障住房3萬套,并盡快在郊區新城選擇合適地塊開展試點。
打造高水平住有所居
多渠道提升便民惠民水平
在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上,杭州住保房管局也堅持創新優化。
比如,將業務辦理從“一網通辦”向“一網好辦”轉變。通過打造全市住房保障監管服務平臺,全面對接省政務2.0系統,實現公租房承租資格確認、公租房貨幣補貼資格確認等事項在線“實時申請、實時受理”,縮短審核時限60%以上,累計受理各類網辦業務85313件,網辦率達97%,居全省前列。
藍領公寓、人才專項租賃住房、新引進應屆大學生租房補貼業務均上線“親清在線”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自動篩查是否符合條件,實現藍領公寓“在線申請、網上簽約”、新引進應屆大學生租房補貼“實時受理、實時審批”。截至目前,已有超22萬新引進應屆大學畢業生通過“親清在線”平臺領取租房補貼,3000余戶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在線簽約藍領公寓。
同時,選房服務從“線下模式”向“線上模式”轉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創新房源分配模式,推出公租房“公證云選房”服務,選房家庭可足不出戶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端進行選房。在完成實名認證后,選房家庭可在線查看待選房源的戶型、面積、區位等信息,提前將意向房源放入收藏夾,提高選房效率。
作為住房保障的主管部門,杭州住保房管局堅持通過完善頂層設計、打造精品項目、健全長效機制等方式提升民生水平,并在奮力打造住房保障高質量發展市域樣板、助力建設幸福示范標桿城市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寬廣。
(許曉蕾 房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