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政府印發《鄭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發展規劃》)和《鄭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起步區建設方案(2020-2035年)》(以下簡稱《起步區建設方案》)。
12月8日,鄭州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總體發展規劃》和《起步區建設方案》的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并劃出相關工作重點。
鄭州市域內沿黃地區納入核心示范區的規劃范圍 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
發布會上,據鄭州市發展改革委三級調研員王新田介紹,《總體發展規劃》按照市委明確的“空間規劃”深度要求,落實“沿黃生態保護示范區、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三大功能定位,重點研究梳理了核心示范區的生態布局、防洪布局、科創布局、產業布局、城市布局、文化布局、交通布局等,為鄭州實施“北靜”發展策略、推動該區域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提供規劃藍圖依據。
其中,《總體發展規劃》明確了核心示范區的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空間格局等內容,提出了核心示范區的規劃范圍即鄭州市域內沿黃地區:東到中牟狼城崗鎮、西到鞏義康店鎮、南到連霍高速公路、北到黃河主河道中線,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
同時提出綠色筑基,科學開展沿黃生態系統重構性治理保護;寧河安瀾,著力打造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國樣板;定標溯源,講好鄭汴洛國際黃金文旅帶的黃河故事;開放合作,厚植戰略性創新資源加速經濟動能轉換;幸福民生,精塑品質宜居生活地彰顯北方城市氣派;統籌聯動,加快構建安全智慧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聚焦突破,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創新機制建設起步區。
起步區規劃范圍面積約210平方公里 將著力實施生態廊道示范工程
起步區是鄭州市核心示范區率先啟動建設的重點區域,肩負著加快顯形象、立功能、提品質的重要使命。
《起步區建設方案》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樣板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與國家文博展示區、鄭州國家中心城市融合創新示范區、世界一流宜居城市示范區的功能定位,科學規劃了起步區的重大空間分區功能布局、重大文旅產業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布局、重大項目建設布局,為該區域打造成為鄭州貫徹落實黃河戰略的集中展示區提供了路線圖。
其中,《起步區建設方案》提出規劃范圍,從桃花峪到花園口一線,東至鄭州花園口東107國道,西至鄭云高速銜接天倫大道,南至連霍高速公路銜接索須河接北四環,北至黃河主河道中線,面積約210平方公里。
兩年來鄭州市圍繞核心示范區建設作了大量工作,還專門研究制定了核心示范區的工作要點。今年鄭州將著力實施生態廊道示范工程,推進生態保護修復;著力推進黃河文化公園、黃河灘地公園一體化規劃建設管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監測;著力提升黃河大堤城區段防洪能力,確保黃河長治久安;著力深化“占地造湖”問題整改,高標準完成整改任務。
“十四五”時期打造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總體發展規劃》的實施之年。《總體發展規劃》中提到,鄭州要打造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
鄭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鄭州將聚焦創新發展,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以自創區為引領、以中原科技城為帶動,加快嵩山實驗室、種業實驗室、黃河實驗室等實驗室建設,努力搭建一流的創新平臺。用好河南省人才創新創業試驗區政策,大力引進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同時聚焦實體經濟,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積極打造電子信息全市“一號”產業,加快推進汽車、裝備制造、現代食品、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新型材料、生物醫藥、低碳環保、網絡信息安全等新興產業,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北斗應用、量子信息、基因技術、區塊鏈、氫能源等未來產業。
除此之外,鄭州將堅定不移走好“樞紐+開放”的路子,持續加快機場三期、高鐵南站、小李莊客運站、薛店鐵路物流基地、通航產業示范區等重大項目建設。深化鄭州至盧森堡雙樞紐戰略合作,加快鄭州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和國際陸港第二節點建設,探索“跨境電商+空港+陸港+郵政”運營模式,拓展海鐵聯運班列線路,提升鄭州“四條絲路”新優勢。
(河南經濟報 記者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