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門鈴一響,家住西湖區的肢體殘疾人徐思思艱難移步到門口,開門一看,原來是前一天在網上申請的輪椅送到了,“真沒想到這么快!”
以前,像徐思思這樣的殘疾人想要申請輔具,需要先向社區申請,然后由社區逐級上報至西湖區殘聯,再統一購買后下發。一來一回,年初申請的輔具,往往要到下半年才收到,隨著今年杭州數智助殘系統八大應用場景全面上線,殘疾人“輔具智配”“出行導航”等需求,登錄手機數智助殘服務端就能實現。
“以人為本”是城市管理的初衷,也是杭州數字化改革的初衷。12月28日,杭州市率先出臺高質量促進殘疾人共同富裕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八大共富行動”為抓手,為殘疾人打造全生命周期智慧助殘服務體系,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
“三端”架構實現輔具智配“次日達”
“我的輪椅已經用了不少年,現在破損厲害,不能正常使用,這樣會導致我的工作和生活很不方便。”因為擔心申請的免費輪椅配送時間太長,徐思思正猶豫是自己購買還是向殘聯申請,“聽西湖區殘聯的同志說,現在可以在網上申請輔具了,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在浙里辦‘輔具智配’應用上申請下單適配型號,沒想到第二天就送到了。”
西湖區殘聯理事長李林介紹,“輔具智配”是西湖區殘聯揭榜的市殘聯數字化改革揭榜掛帥項目,平臺系統由市殘聯統建,西湖區殘聯負責對殘疾人輔具服務進行全流程改造和制度重塑。
“輔具智配”應用場景通過服務端、協同端、治理端“三端”數字化架構平臺實現,服務端殘疾人的服務需求,第一時間由協同端的社會化輔具服務機構響應并落實,治理端的殘聯負責監管全服務流程。
“‘輔具智配’項目將對象識別、服務承接、輔具配送,甚至經費結算全流程都進行了改革,實現了輔具服務的精準匹配和快速便捷。”李林表示,殘疾人輔具服務的數字化改革,直接縮短了殘疾人的輔具服務辦結周期,“原先可能需要半年以上,現在只要一兩天就能送達,殘疾人的獲得感更強了。”
這項應用,在近期省發改委組織的全省數字社會場景建設在線路演評比中,獲得第四名的好成績,并入選全省數字社會應用經典案例。
“八大共富行動”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鏈智治
12月27日,全省數字化改革推進會在杭州召開;12月28日,杭州市率先出臺杭州市高質量促進殘疾人共同富裕行動計劃。
藍圖已繪就,到2025年,杭州將通過實施殘疾人特殊教育、就業增收、康復服務、托養照護、社會保障、文體法治、數智助殘、社會協同“八大共富行動”,實現城鄉均衡的殘疾人基本保障、優質共享的殘疾人公共服務,呈現殘疾人平等參與融合共享的新氣象和新局面。
扶殘助殘,攜手共富,杭州以數字化改革為總抓手,牽引撬動各方面改革。
市殘聯堅持以殘疾人為中心,踐行民呼我為,以構建全生命周期智慧助殘服務體系為目標,推出“1+3+2”的數字化改革建設框架:即建設一個殘疾人事業一體化整體智治平臺;打造服務端、協同端、治理端“三端”門戶;圍繞殘疾人全生命周期建立制度體系與理論體系。在這樣的體系框架內,圍繞殘疾人數字化迫切需求和殘聯工作的痛點難點,建設一批好用實用的應用場景。
一系列措施落地,如今,殘疾人的“數字鴻溝”正不斷消除。比如探索研究適合殘疾人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終端,推行殘疾人服務事項“一站式基層代辦”,保障事項“主動感知、精準推送、無感智辦”,普及數智殘聯三端用戶說明書,“一單告知”進殘疾人家庭等。
“數字化改革的核心是殘疾人事業改革,‘數字化’只是工具和方法,我們的目標是構建殘疾人全生命周期智慧助殘服務體系。”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楊森說,“十四五”期間,市殘聯采用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雙向發力的揭榜掛帥工作機制,推進數字化改革。市殘聯負責項目的整體框架設計以及具體場景的應用開發,并根據殘疾人最為迫切的服務需求事項,向區縣殘聯發布改革榜單。區縣殘聯揭榜后進行掛帥試點,對揭榜改革事項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建立符合數字化特征的全新的服務流程和服務標準。“今年,市殘聯一共推出輔具智配、我要健康、我要就業、我要培訓、政策超市、無障礙出行、殘疾人之家、志愿助殘云服務八大應用場景,輔具智配便是改革榜單中的應用場景之一。”
(記者 柴悅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