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幼齡孩子上下學“接送難”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為加強校園周邊交通安全護衛,助力杭州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杭州市高新區(濱江)推出創新之舉,劃出了首條通學路。
伴隨著放學音樂,高新區(濱江)奧體實驗小學的學生們從教室結伴而出,沿著學校前畫著藍線的通道,走上了放學回家路。
通道兩側,分布了鮮明的引導標志。路面上,醒目的線條劃分出了一條寬約1米的區域,沿途還粘貼了亞運主題、趣味圖案、勵志文字等,吸引孩子們把注意力集中在路上。
這條連接學校和家的藍色步行通道,就是去年國慶假期后,杭州高新區(濱江)創新推出的“通學路”。它以繽紛未來社區的5個小區為起點,沿丹楓路西至丹楓實驗小學,東至奧體實驗小學,形成長約1.5公里的直線道路。
這條路上,孩子們可以獨立步行上下學,無需家長接送或陪同。以前上下學高峰時段,校門口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的情況,如今得到了改善。
孩子獨立上學,家長最擔心什么問題?在高新區(濱江)教育局前后6次的調研中,“通學路”如何保障學生安全,是被家長提及最多的議題。
為此,高新區(濱江)通過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形成愛護孩子、保障安全的整體社區環境。
比如學校附近食品店的店主就參與成為“通學路”沿街商鋪的志愿者。放學時孩子們經過,店主會幫忙關注。下雨了孩子要躲雨,或想打個電話,都可以提供幫助。店里還有雨傘、醫藥箱、面巾紙等,供孩子使用。
此外,幫助孩子們自己走路上學的,還有掛在他們脖子上的“智能學生卡”。
這塊名片大小的設備,是集智能終端、人臉相機、報警按鈕等系列軟硬件的“云”看護系統裝置之一。
小卡片承載了定位、通話、緊急報警和報時等功能。孩子每天上學和放學的路途中,定位系統就會開啟,精度約20米。家長的手機端可以實時收到孩子的軌跡信息,孩子安全到達后還會發送通知。軌跡偏離或超出預計時長,就會預警提示。
同時,“云”看護系統的終端還與“通學路”沿線的社區綜合治理中心等連接,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可以第一時間查看孩子去向。
據了解,截至目前,在繽紛未來社區共有80余名學生使用通學路上下學。另外,高新區(濱江)還在錢塘實驗小學開展試點,兩地約有240名學生獨立上學。
下一步,高新區(濱江)計劃今年在條件成熟的學校和小區之間,再開通多條通學路,讓通學路上下學成為常態,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通學方案。
(見習記者 劉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