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國家、省、市各級政府著力推動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十四五”時期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內容。
日前,杭州市發改委會同市財政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等29個部門聯合制定的《杭州市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杭州標準》)印發實施,這是杭州市首次以“標準”形式界定全市基本公共服務范圍和內容。
據介紹,《杭州標準》全面對標對表《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以下簡稱《浙江標準》)的11個領域95個項目,確保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和內容不漏、服務標準不低。
《杭州標準》共制定了25個類別128個服務項目,圍繞杭州實際,突出保障重點,在教育、醫療、就業、助殘、文化、生活環境等方面新增和提升了服務內容、服務標準。
與《浙江標準》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相比,《杭州標準》增加杭州市特色項目25個,在服務對象、服務標準上提高項目18個,致力于打造全省領先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
其中,在提升的18個項目中,“學有所教”項目提升了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小學800元/生·年,初中1000元/生·年,兩項標準均比《浙江標準》高150元。“住有所居”項目中則擴大了公共租賃住房的服務對象范圍,增加新就業大學畢業生和創業人員等。
在新增25個的項目中,“學有所教”項目中增加進城務工子女義務教育補助,對義務教育學校按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生數補助每年每生200元。“弱有所扶”中圍繞殘疾人的幫扶增加了基本住房保障、社會保險參保補貼、健康管理和社區康復、免費乘坐公共交通等內容。“文有所化”中增加公益性培訓講座服務,規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每年舉辦公益培訓講座不少于16次,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每年舉辦公益培訓不少于6次,公共博物館、公共美術館每年舉辦公益培訓或講座不少于6次。增加公益性流動文化服務,為每個鄉鎮每年免費送5場以上地方戲曲。
另外,記者了解到,《杭州標準》的128個項目中有77個服務項目在服務標準中還明確了量化指標,市發改委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這樣一來更是方便部門操作、政策可評估,也便于社會各界對照監督。
(通訊員 發改宣 記者 許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