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北交所新業務“火爆” 66家券商率先加入兩融“朋友圈”
中國基金報記者莫琳
2月13日,北交所兩融業務正式上線。經過一周的運行,北交所兩融數據顯示,融資買入額增長近7倍,融資余額也增長近10倍。
安信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融資融券交易啟動近一周以來,大部分北交所證券的成交量有所放大,且標的證券成交量放大效果明顯優于非標的證券,達到了提升北交所市場流動性的效果。此外,多家參與北交所兩融業務的負責人表示,隨著未來大中型機構用戶的持續深度參與,北交所流動性水平將隨之進一步提升。
北交所兩融業務首秀
成交暴漲、投資者參與熱情激增
2月13日,北交所兩融業務開閘首日,市場交投活躍,北證50指數盤中一度上漲2.39%。從市場流動性角度看,169只北交所股票合計成交額11.20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增長60.69%;合計成交數量為1.09億股,較前一個交易日增長56.30%。
據同花順(行情300033,診股)iFinD統計進一步顯示,一周來(2月13日至17日)兩融標的中的德源藥業(行情832735,診股)漲幅為38.61%,位居第一;昆工科技(行情831152,診股)上漲25%,海能技術(行情430476,診股)上漲12.2%,漲幅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天虹鋰電上漲11.96%,康普化學(行情834033,診股)和海泰新漲幅均超過9.5%。
從兩融數據來看,北交所數據顯示,13日投資者融資買入25只北交所兩融標的股票,占首批兩融標的股票數量的45%,融資買入成交額合計372.31萬元。第二天融資買入金額激增到946萬,此后一路高漲,截至2月16日,當日投資者融資買入42只北交所兩融標的股票,占首批兩融標的股票數量的76.8%,融資買入成交額合計更是突破2000萬元。
方正證券(行情601901,診股)相關業務負責人認為,從兩融業務開閘首日數據來看,第一天投資者開通兩融業務權限人數和調入兩融擔保品的數量明顯增多,同時市場成交量顯著放大,而在第二個交易日融資買入成交額成倍增長則充分體現融資融券交易的特征。這也說明北交所的兩融業務目前還是初期階段,未來增長空間可期。
方正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認為,從數據來看,兩融業務開閘首日,投資者忙著開通兩融業務權限、調入兩融的擔保品,因此市場成交量顯著放大,融資買入額在第二個交易日才得以成倍增長。這也說明北交所的兩融業務目前還是初期階段,未來增長空間極大。
華西證券(行情002926,診股)總部運營管理部總經理吳金有告訴記者,北交所融資融券業務上線以來,以北證50指數為例,本周共成交49.2億元,較上周增加8.4億元,成交活躍度明顯增加。
作為多元交易策略和風險管理的一種工具,投資者參與北交所兩融交易的意愿普遍較強。吳金有透露,華西證券的客戶融資開倉積極性較高,上市首日融資開倉和擔保品買入委托比例約為9:1。
被問及有私募在朋友圈高調組團參與北交所兩融業務一事,包括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方正證券等多家券商相關業務負責人均向記者表示,截至目前,參與北交所融資融券交易客戶主要為公司存量活躍融資融券交易客戶。按照客戶屬性劃分,大多是風險承受能力較高、賬戶資產總量較高、前期參與過北交所交易等的投資者為主。
兩融標的再擴容
有新股上市首日即納入兩融標的
根據《北京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細則》有關規定及規則,首批融資融券標的股票名單包括了56只在北交所上市交易的個股。其中,49只為北證50成分股條件納入,7只以符合流動性篩選標準納入。
2月17日,新股利爾達(行情832149,診股)在北交所掛牌上市,直接被納入兩融標的。至此,北交所兩融標的股票數量增至57只。據北交所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因利爾達發行后流通股本超過5000萬股,股東人數超過2萬人,達到北交所新上市股票納入兩融標的標準,故該股票直接自上市首日就被納入兩融標的。
上市首日,利爾達延續了近日北交所新股的強勢表現,收盤上漲39.6%,盤中一度大漲67%,全天成交額為2.1億元,換手率為26.3%。
66家券商積極參與
一致看好兩融業務發展
融資融券業務自2010年開啟試點以來,總體而言運行較為平穩。盡管在2015年的股市異常波動中也出現過踩踏現象,但并不能抹殺兩融業務在資本市場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作為券商行業的創新業務,兩融業務為券商行業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兩融業務已成為券商繼經紀、自營、投行以外的第四大業務。以2021年券商兩融業務利息收入中,中信證券以99.16億元高居榜首,頭部券商的利息收入都超過40億元。
也正因為如此,券商在兩融業務上的投入也頻現“大手筆”。比如2022年1月份中信證券配股融資273億元,用于發展資本中介業務的資金最高不超過190億元;8月興業證券(行情601377,診股)配股完成募資100億元,擬投入50%的資金用于發展融資融券業務。這說明,兩融業務既是券商發展的重點業務,其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
此次北交所兩融業務開閘以來,已經有66家券商被納入開通兩融交易權限證券公司名單。名單中不乏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行情601211,診股)證券、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診股)、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診股)、華泰證券(行情601688,診股)等頭部券商的身影。
但是在選擇兩融的標的股票時,各家選擇的數量和標準卻不盡相同。據記者統計,中信證券目前選定了8只標的。中信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借鑒滬深交易所兩融業務標的管理成熟經驗,公司重點關注股票的流動性、波動性、近期市場表現等市場指標,并從上市公司基本面、是否有負面輿情等維度,加強對標的股票主動風險識別和差異化管理,根據公司客戶的實際需求,在業務開展初期,審慎選擇公司兩融標的,重點做好業務風險防控。
方正證券從總市值、日均交易量等指標進行評估,目前也僅選定了8只標的。方正證券表示,未來隨著兩融業務的逐漸開展,流動性進一步提高,方正證券可能會進一步放寬對標的的篩選。
方正證券目前也僅選定了8只標的。方正證券的選擇標準更加具化,首先總市值是要大于10個億,其次是最近三個月的日均交易額大于1000萬。方正證券表示,未來隨著兩融業務的逐漸開展,流動性進一步提高,方正證券可能會進一步放寬對標的的篩選。
安信證券首批選擇了46只兩融標的。安信證券坦言,對于證券公司而言,北交所開通兩融交易,有利于加強證券公司兩融業務、做市、投行等業務條線的協同,在中長期拓展在北交所的其他業務機會,促使證券公司持續錘煉對投資者的綜合服務能力,助力證券公司做大做強。
此外,華西證券等多家券商則涵蓋了北交所的56只兩融標的。在他們看來,“北交所兩融標的的調入標準對標的股票的質地在多個方面限定了標準,同時,56家企業中超過4成企業是專精特新企業,整體質地都不差。”
根據此前國泰君安證券的研究團隊判斷,北交所兩融交易的啟動有望增強證券板塊交易活躍度,提振市場情緒。該機構預測,北交所兩融業務每年將為證券全行業增加2億元左右的營業收入。
北交所兩融開閘 券商兩融業務迎來發展新機遇
中國基金報記者 曹雯璟
券商兩融業務開啟十三年以來,已成為和經紀業務、自營業務、投行業務并列的第四大業務,其對券商利潤的貢獻作用日益提高。多位券商業內人士表示,北交所兩融業務開閘,標志著資融券制度的進一步優化發展,從長期看,有利于滿足投資者多元交易需求,進一步提升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有利于券商經紀業務的開展。
兩融業務增強券商資本中介作用
隨著北交所兩融業務的開啟,標志著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進入新的篇章。多位券商業內人士表示,在注冊制改革背景下,隨著上市企業數量的增多,兩融業務對于增加市場流動性、活躍中小盤股交易,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信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注冊制改革背景下,新股發行的條件將進一步放寬,突出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審核理念,新股發行定價也將更為市場化,同時,注冊制股票上市首日即納入融資融券標的范圍,投資者參與市場交易和風險對沖方式更為多樣。經過多年的發展,兩融業務已經成為證券公司的核心業務,該業務對提升市場流動性,豐富投資者的交易策略,具有重要作用。在注冊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期待證券公司通過兩融業務,能夠進一步發揮資本中介作用,提供市場服務能力,推動資本市場有效定價,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生態。
“全面注冊制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項里程碑式改革,北交所兩融業務實在全面注冊制背景下的一項重大業務創新,該業務的推出對證券公司的融資融券綜合業務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華西證券總部運營管理部總經理吳金有表示,券商既要通過體系化的業務管理措施增強業務的行業競爭力,更好地以客戶需求為核心,滿足客戶交易需求;又要實質把控業務風險,妥善處理好北交所兩融業務上線后出現的各類新場景。該業務的上線對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精細化業務管理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方正證券認為,全面注冊制落地后,在交易制度層面,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納入融資融券標的,轉融通機制得到優化,融券券源范圍將進一步擴大。預計屆時A股市場將進一步向成熟市場邁進,兩融業務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北交所兩融業務的推出,豐富了證券公司交易品種,也有助于北交所流動性提升,對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南方某大型券商兩融業務相關負責人提到。
加快發展融券業務擴大兩融業務適用場景
A股市場于2010年3月推出融資融券業務,滬深交易所先行開通,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時間,證券公司通過實踐摸索,展業和風險控制水平持續提高,業務整體發展平穩。隨著北交所兩融業務的開通上線,中國境內證券市場兩融業務機制得到進一步補充完善。但融資和融券業務的不平衡,也成為很多券商關注的焦點。
中信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從兩融業務啟動十余年的情況看,融資業務發展較快,融券業務在市場、券源等方面持續優化與完善,近兩年有所增長,但較融資業務發展仍緩慢,我們期望未來融資融券業務有更多的創新,兩融融資業務適用場景能夠繼續擴大,兩融融券業務能夠持續擴大融券券源供給,完善融券交易機制,以進一步滿足投資者交易和風險對沖需求,優化證券市場定價和價格發現機制。
安信證券表示,期待北交所進一步完善市場生態,推動股指期貨、轉融通和券源出借等機制完善,多方式增強市場流動性;也期待北交所在兩融交易運行平穩、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標的證券范圍,滿足投資者更加多元的投資需求。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投資者可以享受更完善的交易服務,北交所融資融券業務能夠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幾年,證監會在大幅拓寬兩融標的范圍的同時,還下調轉融資費率、取消了維持擔保比例130%的“平倉線”要求等,這些舉措都大大推動了兩融業務的健康發展。如今,兩融業務已成為券商繼經紀、自營、投行以外的第四大業務。而且,兩融業務對券商利潤的貢獻上,其地位也日益凸顯。
方正證券表示,不過在券商兩融業務發展迅猛的同時,融券業務跛腳的格局卻一直存在。兩融業務中融資業務占比過高,而融券業務占比過低,既不利于發揮兩融業務促進價格發現的作用,也不利于個股估值的合理化。與此同時,在極端行情下,也容易導致融資盤相互踩踏現象的發生。既會加劇市場波動,也會放大市場的投資風險。建議大力發展融券業務,提升兩融業務中的融券業務的比重,改變兩融業務跛腳的局面。例如進一步優化轉融通制度、擴大券源的來源等。
華西證券總部運營管理部總經理吳金有認為,北交所兩融業務的上線交易是一個巧妙的設計和創新,一方面通過兩融業務將A股市場成熟的高凈值投資者引入到北交所市場,為激活北交所市場活力,提升北交所標的交易量有著重大積極作用,從而更好地發揮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另一方面,相對成熟且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雙融投資者,參與到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的交易,利用兩融交易雙向交易功能豐富了交易策略,滿足了投資者多元交易需求,滿足了投資者參與并分享國家科技創新發展的需求。最后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特性,這與融資融券業務杠桿交易下業務屬性一致,在適當性匹配的情況下,大量的兩融客戶參與北交所融資融券業務,將進一步提升北交所專精特新企業的市場關注度,提高北交所市場的融資能力,助力我國的科技創新企業的快速發展。
差異化定位助力北交所兩融業務高質量發展
中國基金報記者 莫琳
雖然北交所的兩融業務總體上比照滬深市場成熟模式構建,在投資者準入、賬戶體系、交易方式、可充抵保證金證券范圍及折算率、信息披露等方面均與滬深市場兩融業務保持一致,但是仍然在在考慮到北交所的特色時,與滬深兩市有些許差異化安排。
據華西證券總部運營管理部總經理吳金有介紹,在具體規則管控上,由于北交所證券存在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上市首日后漲跌幅30%等方面的交易規則差異,為控制業務風險,需更精細地實施管理。另一方面,北交所存在轉板上市的特殊交易機制,即北交所證券在北京證券交易所退市,在滬深交易所科創板、創業板上市,該特殊交易機制需與客戶在業務合同中進行特殊約定,并在約定時間將客戶融資融券賬戶中的北交所證券轉出至普通賬戶,對券商標的管理、風險管理、通知送達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安信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補充道,北交所暫不實施轉融通制度,也體現了循序漸進、風險可控的基調。
據了解,轉融通是融資融券制度的補充,為穩步推進兩融業務,北交所表示將根據業務實施情況和市場發展需要,在下一階段適時推出轉融通制度業務初期以融資業務為主,市場上的融券券源有限,整體杠桿水平較低,降低市場整體波動風險。
開源證券新三板分析師諸海濱認為,目前北交所流動性相比滬深兩市仍然偏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估值定價水平。通過開展融資融券以及混合做市業務可以提升北交所整體的流動性水平、提升定價準確性。在全面注冊制下,降低交易經手費、融資融券、混合做市、北證50指數基金等齊發力,有助于改變市場生態和促進北交所市場重估。
安信證券表示,我們期待北交所進一步完善市場生態,推動股指期貨、轉融通和券源出借等機制完善,多方式增強市場流動性;也期待北交所在兩融交易運行平穩、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標的證券范圍,滿足投資者更加多元的投資需求。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投資者可以享受更完善的交易服務,北交所融資融券業務能夠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