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玉??
要說綜藝里最內卷的賽道,非音樂類莫屬。
從選秀挖掘新生力量到懷舊追憶黃金年代,從網羅大眾的流行樂曲到聚焦小眾的圈層元素,從純表演、競技向平分秋色到“音樂+”獨領風騷,各色各樣的玩法在這條熱鬧的賽道上一一被實踐過。
(資料圖片)
在一代代創作者的努力下,精品節目連連不斷。這不,又有一檔頗具潛力的新音綜來襲,以別具一格的創新力度和溫暖濃厚的人文關懷同時引起業界與觀眾的注意。
《百川綜藝季》第4個子節目《百川樂時空》于3月3日在抖音開播。這檔代際觀察音綜設置了兩個主要場景,分別是黃綺珊、歐陽娜娜、任賢齊、王源、周蕙、鄭鈞、詹雯婷、張信哲參與的實驗室和胡海泉、吉克雋逸、馬天宇、王源、楊迪、張亞東幾人組成的觀察室。實驗室歌手會隱藏身份一對一為隔代素人唱歌,獲取他們的真實反應與評價;觀察室嘉賓則會觀察實驗室情況,以親身經歷深入探討音樂魅力、代際差異。
在豆瓣上,《百川綜藝季》系列節目的評分穩定在7.1。而《百川樂時空》首期播出以來,抖音#百川樂時空#話題下有多個節目片段獲得百萬以上點贊,#詹雯婷和粉絲雙向奔赴看哭了##聽王源唱達爾文陷進去了#等衍生話題頻登站內熱榜。微博上,節目主話題閱讀量超過了1.4億,#被黃綺珊治好了容貌焦慮##樂時空好費紙一節目#等相關內容亦激起熱烈討論。網友們紛紛感慨,“好作品歷久彌新,永遠可以打動人心”、“旋律一出,瞬間淚目”、“黃媽的高音YYDS”、“王源的驕傲我能懂”......
用創新激活“音樂+”綜藝
根據骨朵數據,當前在榜的50檔熱播綜藝里,有五分之一為“音樂+”,涉及的概念包括民謠、旅行、元宇宙、演唱會等。在此背景下,《百川樂時空》的開播進一步豐富了市場上音綜的品類,它以創新的“音樂+代際情感”為主題成功打出差異化特色。
如果要找一種藝術形式來承載大眾情感,恐怕再沒有比音樂更具普適性的了。不分年齡與性別,無關財富與學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曲庫和音樂品味。正如總導演吳群達所言,“我們想做一個本質是連接的節目。而切口依然是我們熟悉的音樂。因為縱觀這幾十年中國人的情感,音樂是相對最容易把大家的心連接在一起的事情?!?/p>
《百川樂時空》將素人聽眾分為“Z世代”和“流金歲月”兩類,偽裝歌手與之反向對應,雙方間形成代際關系。當歌手為隔代素人演唱歌曲,音樂在那一刻穿透了時間的屏障,讓不同閱歷的靈魂生成鏈接。
具體來看,節目形式也配合主題進行了全方位的創新。
實驗室場景中,隱瞞歌手身份的嘉賓會為素人聽眾一對一演唱代表作,并邀請他們點評自己的作品和表現。這完全區別于同類綜藝中的大眾評審環節,反而更像是素人選秀的專業評委盲選,只不過把素人與評委的位置做了對調。
由此,歌手們便暫時卸下了名氣、地位,甚至外表帶來的光環,能夠獲得一些更真實的反饋。詹雯婷詢問一位聽眾自己唱得怎么樣時,對方的回答是“行,反正肯定比我唱得好”。看上去很是隨意,但“不客套”正是節目組想要的效果。
同時,錄制空間就是普通的休息室,歌手表演既沒有華麗的服化道,也沒有精致的舞美設計。這使得聽眾的評價集中在音樂本身,能夠更為直接地反映歌手的專業水平。一位小聽眾假設滿分是10分,給任賢齊打了9.7分,組成評分的情緒飽滿、音準很好和換氣優秀三部分都只跟音樂有關。
與聽眾見面前,歌手們會在時空中轉站直面最尖銳的爭議?!澳阌X得自己星途暗淡是因為長相嗎”、“你上一首爆紅的歌距今有多少年”......回顧曾經的輝煌與落寞,他們的音樂夢、人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憾。而節目組對素人聽眾的選擇也別有深意,如與《傷心太平洋》有不解之緣的女生、詹雯婷13年的歌迷等。
聽眾的支持讓歌手感動不已,歌手的開解則讓聽眾深受鼓舞,他們在演唱之外平等對話、互相療愈,共同完成了一場暖心的雙向奔赴。
觀察室設置也是傳統音綜里不常見的。這個場景里,耳蝸團一方面發揮著主持人串場、介紹的功能,讓每個相對獨立的片段更好的銜接在一起。另一方面,他們對實驗室的評價、對個人經歷的分享形成一種客觀的第三方意見,既留出話題探討和交流的空間,也能讓觀眾產生更強烈的參與感和認同感。
創新向來是攪活綜藝市場、搶奪注意力的重要手段,《百川樂時空》的新鮮感可以讓它擁有更大幾率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什么是大眾喜聞樂見的綜藝?
發展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是文藝創作的共識。那么,在綜藝領域,什么樣的節目屬于這個范疇呢?
細數過往公認的“全民爆款”,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好綜藝的產出邏輯。這之中,一定是必然性與偶然性同時存在的。
必然性是指一些好綜藝都具備的特質。比如創新,這無疑是最突出的一個共通點。而前述提及,《百川樂時空》這檔全新原創節目在創新力度上擁有絕對的自信。
其次是溫暖深厚的人文關懷,《百川樂時空》同樣具備這一特質。在情感聯結上,節目關注到了代際隔閡的話題,試圖用音樂去開解嘉賓與觀眾。
聽到《傷心太平洋》,有聽眾忍不住想起曾用這首歌哄她入睡的母親,也有聽眾因《約定》勾連起青春期的回憶而淚流不止。
神經生物學上也有個術語叫普魯斯特效應,是指只要聞到曾經聞過的味道,就會開啟當時的記憶?!栋俅窌r空》的音樂實驗何嘗不是一種聽覺上的普魯斯特效應,亦與古詩中“此夜曲中聞折柳,誰人不起故園情”的抒情相通。
接近大眾與映照現實也是節目具備人文關懷的表現。嘉賓中有不少普通素人的存在,身份上的接近性可以讓觀眾產生代入感。而他們交流的話題,更多也是關于親情、夢想、挫折、堅持等方面的內容,足夠貼近公眾與現實。
偶然性則是好綜藝的主題、形式、成本等往往有所不同,但最終都能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它們的成功可能也是時機、環境、運氣等不易確定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一些大制作可以帶給觀眾絕佳體驗,出圈機會更大;小而美的節目雖然稍顯“簡陋”,但仍有機會俘獲大量觀眾的心。
《百川樂時空》在偶然性上或許也存在一點優勢,比如節目切片式、沒有冗余環節的設置與短視頻時長、內容的傳播要求契合,能夠更好發揮短視頻引流反哺的功能。
已經擁有諸多必然性的《百川樂時空》能否同時獲得更多偶然性的加持,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專業、有趣、感動,
《百川樂時空》的個中三味
值得一提的還有,《百川樂時空》在嘉賓選擇上的專業性、趣味性和催淚性。作為一臺綜藝“機器”中最重要的零件,嘉賓的表現基本決定著整體效果的好壞。
兩個主場景的嘉賓均與音樂關系密切。已經出場的任賢齊、黃綺珊等,后續的張信哲、鄭鈞等,這些老牌歌手在業務能力上毋庸置疑,而耳蝸團也主要由歌手與樂評人組成。觀眾可以享受到高質量的音樂和點評。
楊迪是嘉賓中較為特殊的存在,他不是歌手但向來熟悉各種經典老歌,也算具備一定的專業性。轉到觀察室視角時,他適當的拋梗和接茬也為節目貢獻了很多笑點。
素人聽眾中有不少不諳世事的孩童和豁達開朗的老人,他們的反應也很有意思。比如一位小聽眾大膽開麥,認為黃綺珊的《等待》不符合時代了,現在他們都聽《孤勇者》,還即興表演了一下。對應娛樂熱點,趣味性直接拉滿。
催淚性則在于嘉賓故事和環節設置的配合。因合約問題長時間消失在公眾視野的周蕙,聽眾不知道她是誰,但聽完后都情不自禁地夸贊。還有打破容貌焦慮的黃綺珊、希望成為爸媽驕傲的王源等同樣生成感動。節目組犀利的街采問題讓歌手需要剖析自己的內心、素人父母給孩子打電話表達愛意等也看哭了很多人。
一檔不無聊、不空洞的好綜藝應當是既讓人有大笑的力量,又讓人有大哭的觸點??梢哉f,《百川樂時空》在內容形式、情感內涵、嘉賓選擇與播出效果上均有著不錯的表現。
《百川樂時空》并非一檔完全獨立的綜藝,它是抖音綜藝業務年度重磅企劃《百川綜藝季》的子節目。這檔節目的質量也再次證明了抖音發力長綜確實使對了勁。
抖音集結了國內27支綜藝制作的精英團隊,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節目,先做一小部分樣片投放到抖音上,根據數據表現決出前6名制作加長版本,再繼續投放。《百川樂時空》就是獲得觀眾認可的6個IP之一,由產出過《中國好聲音》等國民綜藝的燦星制作達達團隊制作。以真實的用戶觀看數據為標尺,把選擇權交付給觀眾,這是顛覆性的綜藝生產模式創新。
歸根到底,一檔節目是創作者與觀眾的隔空對話,滿足目標觀眾的需求很關鍵。抖音以互聯網生產思維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性實驗,把平臺完全當做溝通的橋梁,提高了供給雙方的信息流通效率。
作為貫穿《百川綜藝季》始終的特質,創新不止體現在制作流程上。
它所覆蓋的內容范圍十分廣泛,除了三檔已完播不同類型的節目外,還有現在在播的代際觀察音綜《百川樂時空》和待播的大型高校團體比拼類音綜《百川高校聲》、音樂喜劇類節目《百川狂想曲》。
此外,關正文、王知藝、周君、陸偉、吳群達、陳剛、胡明等頭部綜藝導演,燦星制作、魚子醬傳媒、巨凝神影視等知名綜藝公司,全都齊聚在一檔節目里。主創團隊的陣容恐怕也稱得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無論是《百川綜藝季》對綜藝開發的探索,還是《百川樂時空》對“音樂+”綜藝的創新,它們如一股源源不斷的活水,讓綜藝大海永遠澎湃激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