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變成了放風箏
老師帶全班集體“曠課”找春天
網友說:仿佛我從老師手里接過再放飛的,不是風箏,而是灼熱的年華
【資料圖】
上課時放風箏的樣子
三月的風輕輕柔柔,午后的陽光灑進教室,上課鈴響起,有的學生還有些睡眼朦朧,這是春困在作怪。老師抱著課本走進教室,“同學們,天氣這么好,我們去放風箏吧!”
教室里“嘩”地就炸開了,剛剛還在春困的學生們一下子興奮起來,這是不是像極了電影里才會出現的情節?
不久前,這一幕就發生在浙江的一所中學里,老師拍下視頻后發到網上,沖上了抖音熱搜榜第二名,羨煞眾多網友。
這位帶學生“曠課”放風箏的老師名叫鄭杭英,是紹興諸暨市海亮實驗中學的高二語文老師,也是一名班主任。
昨天,錢江晚報記者聯系上了她。鄭杭英說,現在的她多了一份“幸福的煩惱”,班里學生經常會追著她問:“老師,我們什么時候再去放風箏?”
語文課集體“曠課”,隔壁班學生跑來借風箏
問起為什么想到帶學生們曠課去放風箏?鄭杭英說,這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蓄謀已久”。
鄭杭英告訴錢江晚報記者,海亮實驗中學是寄宿制,高二的學生們一般三周才能回家一次。她這么做,也是想幫學生們減輕學習壓力。
“那天的天氣不錯,我就想著帶孩子們去操場上放風箏,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鄭杭英說,她早就準備了風箏,并且提前和學校領導打了申請,學校方面也欣然同意。當然這一切,班里的學生事先都不知情。
3月5日下午,鄭杭英帶著6個五顏六色的風箏走進了教室。一聽說要去操場放風箏,學生們可激動了,教室里一片歡呼。
班上38個學生被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一個風箏,大家輪流放風箏。偌大的操場上,孩子們盡情奔跑,滿場歡聲笑語。
五顏六色的風箏還引來了其他正在上體育課的班級,有的同學還跑來借風箏。
語文要貼近生活,用心去感受
曠課帶學生們去放風箏,鄭杭英作為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還有另一方面的考量。
不久前,班里語文課學習了《論語·先進》,孔子問起弟子的志向,弟子曾皙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在講解時,鄭杭英發現有的孩子不是很理解曾皙的這段話,為什么春天出去玩要沐浴更衣,為什么這也可以當作一種志向?
“語文不能靠死記硬背,每一首古詩、每一個典故都需要代入創作者的情感去理解和體會。”鄭杭英說,語文的學習說難不難,卻也不簡單,更多的要靠平時生活中的積累和體驗。
當然,鄭杭英更想通過放風箏讓學生們好好感受春天,“生活未必只有學習,還有更多值得體驗的事,比如窗外的春日暖陽,操場上的徐徐微風。”鄭杭英說,相信通過這種親身感受,許多學生就能理解古人為什么想“浴乎沂,風乎舞雩”。
鄭杭英還講起了自己小學時代的美術課,“那時候老師會帶我們去學校旁邊的山上寫生,小學生其實也畫不出什么,但是我們都很開心。”
如今成為老師的鄭杭英,也想讓自己的學生體會到這種自由和快樂。
她還在朋友圈里發了這次帶學生放風箏的感受:“我渴望著、享受著自由,并樂在其中,內心豐盈者,獨行也如眾。”
看了視頻,很多網友留言最難忘的一課
視頻發布后,很多網友紛紛在評論區留言懷念自己的學生時代,回憶最難忘的一課。
有網友說:“最期待冬天的第一場雪,因為班主任承諾會帶我們去打雪仗,當時下完雪別的班都在上課,我們班在打雪仗,太懷念了。”
有的網友已經幫放風箏的孩子們提前寫好了“作文”——“他們會在青春的作文里寫道,當語文老師手里夾著五顏六色的風箏走進教室的時候,好像有一股春風從東太平洋,拂波掠浪,越過海岸,吹到了教室里。在我的整個青春里,那也是開心的時刻,仿佛我從老師手里接過再放飛的,不是風箏,而是灼熱的年華。”
還有網友為學校的做法點贊,“老師有這樣的想法,學校還能支持,浙江的學校太贊了。”
也有網友打趣道,“不知道這次放風箏活動后要不要寫作文?”
看到這個網友評論,鄭杭英笑著回答:“作文倒是真沒布置,不過班里學生總追著問,下一次放風箏是什么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