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廣西新聞網南寧3月23日訊(記者黃玲娜 實習生 黃在麗)春天到來,萬物復蘇,諾如病毒、手足口病和流感等常見的流行傳染病也隨之而來,學校及托幼機構發生聚集性疫情的風險升高。感染流行傳染病的會出現哪些癥狀?應該如何正確識別和有效預防?3月23日,記者為此采訪了南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
據了解,諾如病毒(又稱為諾瓦克病毒),是全球急性胃腸炎散發病例和暴發疫情的主要致病原,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范圍廣的特點,潛伏期多在12-48小時,每年因該病產生的疾病負擔較為嚴重。近幾年的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顯示,腹瀉病例中有10%到20%是因諾如病毒感染而引發。
南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科主任技師施向東接受媒體采訪。實習生 黃在麗 攝
談及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南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科主任技師施向東告訴記者,它通過消化道傳播,病人日常生活的接觸、使(食)用受污染的水、食物等等都可能造成感染。由于諾如病毒顆粒很小,感染劑量比較低且病例排毒時間較長。因此在幼兒園、學校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引起暴發疫情。諾如病毒感染發病以輕癥為主,最常見癥狀是腹瀉和嘔吐,其次為惡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兒童的嘔吐癥狀更為明顯,腹瀉嚴重者可出現脫水癥狀,甚至危及生命。
施向東建議廣大市民多到郊外、戶外開展運動鍛煉,以增強體質。同時搭配合理膳食,提升自身免疫力,從而減少疾病危害,維護自身健康權益。另外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勤洗手;不吃變質食物,防止病從口入。
除了諾如病毒,手足口病和流感也是常見的春季流行傳染病。前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常見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病毒16型等,多發于5歲以下兒童。感染后以發熱、口腔黏膜皰疹或潰瘍、手、足、臀部等部位皮膚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后者主要以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起病,體溫可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多伴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
南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副主任醫師徐紅接受媒體采訪。實習生 黃在麗 攝
南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副主任醫師徐紅說,接種EV71疫苗和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重癥和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接種后可以大大降低EV71相關的手足口病重癥和死亡發生的風險。平時,老師和家長(監護人)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習慣,對患兒所使用過的玩具和衣物進行定期清洗消毒。在流感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避免接觸有呼吸道癥狀的人員,做好個人防護。一旦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員出現持續高熱,手、足、口腔等部位有皰疹,并伴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神志改變、嚴重嘔吐與腹瀉等重癥傾向,應及時就醫。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學校作為人員密集的場所,更要加強對師生員工的晨午晚檢工作,重點檢查學生中有無發熱、皮疹、腹瀉等癥狀,及早發現感染者;對追蹤發現的傳染病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要及時做好隔離措施并報告,減少或阻斷其與其他師生的接觸,勸導及早就醫。一旦學校在短時間內出現某種傳染病癥狀的學生異常增多時,要及時向屬地縣(區)級疾控中心報告,并協助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學調查、樣本采集和場所管控等傳染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