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岳飛這個人吧,最大的特點還是死心眼,不夠圓滑。一心一意確實都是為了宋朝好,但是全然沒有猜想到君主的心理,一根筋。最后落得不善的結(jié)局。
抱負理想遠大,一心只為大宋河山。
岳飛此人可以說是時時刻刻都想著大宋河山,時時刻刻都為如何壯大,收復大宋河山所考慮。迎徽欽二宗時,被宋高宗用金牌強行召回,他心里面也是有小情緒的。
【資料圖】
其實岳飛心里君主的地位,遠遠沒有自己抱負理想重要,這樣的人也確實不整治不行,因為岳飛心里只有自己豐功偉績,全然不在乎帝王心中的考慮。而且岳飛當時已經(jīng)被譽為戰(zhàn)神,是神一般的存在,深受百姓愛戴和膜拜。作為皇帝肯定是不能允許有別人在臣民心里的地位高于自己的。
忠肝義膽,只要為了國家好,岳飛都要摻一腳。
其實秦檜一開始要整的不是岳飛,而是韓世忠。但是讓岳飛知道了之后,岳飛背地里暗暗的通知了韓世忠。韓世忠跟岳飛不一樣,韓世忠畢竟是君主的救命恩人,殺他比殺岳飛罵名可能更甚。趙構(gòu)也就沒動手。
但是岳飛不一樣的啊,岳飛是沒有什么身份背景的。那岳飛開刀比較好容易,也算是那岳飛來"殺雞儆猴"吧。來暗示其他將士們,不服就要死,這次不會心慈手軟的,你們誰也逃不了。所以最后死的是岳飛,而最后的效果也非常的好,韓世忠馬上自己就退休了,張俊也被彈劾退休,完事了都。
不肯接受議和恥辱,金國點名要其人頭。
關(guān)于議和這件事,岳飛是一萬個不同意的。岳飛當時覺得,只要給他兵馬大權(quán),只要能給他時間機會,別說城池,就是大金岳飛也能給你滅了。到時候天下就都是大宋的了,不好嗎?到時候就都是大宋的板塊了,他不香嗎?你還要給人家割地賠款,還要求人家議和,我能給他們打到割地賠款,給他們打到求你議和你信不信,這皇帝太沒出息。
但是事實呢?這個趙構(gòu)這個時候還真就沒有出息。或者也可以說是已經(jīng)在對岳飛這個人有了一定的危機感,而且仗也是真的不想打了,打贏了怕岳飛的功勞比他大,打輸了也挺慘,就只是一心想要議和。
岳飛又說啥都不愿意,議和就是不行,就是恥辱。而且岳飛確實人家有真本事,跟金軍打仗的時候,確實是給金軍打的連連敗退,讓金軍也是損失不小,恨得不行。
所以關(guān)于議和這件事情,人家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要宋朝拿岳飛的項上人頭,以表誠意。岳飛對于金軍的作用有大呢?就好比是我金國少要點財寶,少要個城池,你也得先把岳飛給我殺了,給我以解心頭之心。在一個岳飛不殺,你們哪天又不想給了,再找他來打我,我也受不了啊。
其實金宋兩國的戰(zhàn)爭,金國根本不占優(yōu)勢,換做誰是岳飛誰都恨啊。我們是大國我們是優(yōu)勢,我們就是耗都能給金國人都耗死,你一個皇帝,又不用你上陣殺敵你怕啥呢?但是宋高宗其實有點被金國嚇出病根了。再加上秦檜煽風點火,也就迷了一時的心智。
趙構(gòu)一直都是對于岳飛的實力有所畏懼的,再加上岳飛不太聽話,非常怕岳飛事后產(chǎn)生造反之心,所以干脆給了岳飛"涉嫌謀反"這種謀逆的大罪。也正好順了金軍的意,以表議和的誠意,好多多爭取議和的條件。
其實按照當時趙構(gòu)的心理,岳飛是不得不殺的,因為如果強行奪取了岳飛的兵權(quán),只會讓百姓更覺得岳飛無辜,更顯得趙構(gòu)的懦弱無能。
萬一事后在真的起兵謀反,趙構(gòu)真的就是無力應(yīng)對了。這樣一來,岳飛變成謀反狡猾之人,才能顯得趙構(gòu)的高尚不是,趙構(gòu)根本一開始的想法就是要非殺他不可,根本不可能放過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