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嘉賓在參觀學校乒乓文化課程成果展 新民晚報記者 陶磊 攝(下同)
(資料圖)
在這里,小小銀球可以成為手中跳躍的精靈,可以成為造型各異的玩偶寶寶;普通的乒乓球班可以擊打出燃情節奏,也能變身畫板承載童年的想象力。在全國乒乓球重點學校巨鹿路第一小學,“乒乓球”已經跳出球房,跨越學科,鼓勵每個孩子做“乒乓響的中國人”。今天,巨一小學舉行“乒乓思政”課程首發暨乒乓文化創意空間揭幕儀式。
圖說:全校的乒乓操展示
數一數,乒乓房里收藏的學校歷年來所獲獎杯竟然達56個之多;體驗一下,半個多世紀前,當年的師生如何因陋就簡,在菜板、門板、鋪板、地板和洗衣板這“五塊板”上開展起學生乒乓活動;比對表格,看看上世紀60年代和今天的訓練條件和訓練強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究竟是什么支持著一代代少年堅持夢想……在一節“乒乓思政”微課上,老師帶領同學們圍繞學校的乒乓歷史,逐一展開探究。
圖說:“乒乓思政”微課的尋找老照片環節
校長潘瓊介紹,結合“乒乓思政”課程,學校新編寫了讀本《做乓響的中國人》,幫助同學們了解乒乓比賽規則,知曉觀賽禮儀,感受歷代乒乓人風采,并設計了畫乒乓板、寫乒乓小詩、參加乒乓走秀、當“巨能小記者”、參觀乒乓球博物館等不同活動內容,讓國球代表的拼搏和進取精神深入每個孩子心中。
圖說:學生在乒乓板上描繪心中的畫卷
圖說:學生在為學校的吉祥物上色
圖說:學校乒乓文化課程成果展示,一塊塊精美的乒乓板繪畫讓人稱贊
為了進一步加強“館校合作”,學校把著名教練柯元炘用過的乒乓板捐贈給國際乒聯博物館中國乒乓球博物館?!叭绻f競技體育是金字塔,那么需要全國各地都有像巨一這樣的乒乓特色學校,才能保證我們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眹H乒聯博物館中國乒乓球博物館館長施之皓說。在他看來,運動能給予孩子團隊精神、公平競爭意識、頑強拼搏的勇氣,這些都有著極高的育人價值。
圖說:“乒乓思政”微課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