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駱倩雯
春為歲首,農為行先。隨著氣溫回暖,通州區永樂店西槐莊村科技小院的4名研究生也進入了農忙時節。播種、施肥、定植、澆水、覆膜、土壤取樣、測量株距……4名研究生在田間地頭忙碌的身影為西槐莊村的2023年春種按下“播放鍵”。
2022年,西槐莊村村委會將村西南口一處30畝的出租地收了回來,建設了3座連棟大棚和3座獨棟大棚,并于今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土地備耕工作完成后,4名研究生經過與鎮村領導協商,決定在新建設的30畝大棚內種植胡蘿卜、櫻桃蘿卜、紫色油菜、茴香、西藍花、奶白菜等蔬菜,并在原來的大棚內采用新技術試種植珍珠牛奶水果玉米。目前,這些農作物已全部種植完成。嫩綠的菜苗破土而出,也讓西槐莊村的集體經濟煥發著“新生機”。
為了保障農作物的品質,4名研究生還將熊蜂授粉、水肥一體化、病蟲害防控等多項從中國農業大學帶來的綠色生產技術應用到所種植的農作物上。“今年我們還會將所種植的各類農產品進行有機認證,將‘綠色有機’打造成一張西槐莊村農產品的名片。”研究生張巖林說。
在中國農業大學的支持下,四名研究生組成了科技小院,加入到西槐莊村駐院隊伍。四個小伙伴對新一年的駐院生活滿懷期待,“我們四個人的研究方向都不同,可以好好發揮各自特長,今年不僅要擴大番茄種植面積,還將繼續拓新品,引進黑花生,為西槐莊村走上品質農業之路助力。”
科技小院的入駐讓西槐莊村的農業發展搭上了“順風車”。起初,村內的種植戶不相信幾個沒下過田地、沒干過農活的學生可以憑借書本知識種植出好吃的蘿卜。但通過科技小院帶來的技術支持,村內的蘿卜在產量和品質上都有了提升,全新的種植模式,也徹底顛覆了“老農人”的傳統觀念。
為了將這些技術傳遞給村內的“老農人”,永樂店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科技小院特開設了“永樂店鎮科技小院講習所”,在為村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時,4名研究生也利用這個平臺,為村內的種植戶講解農業技術、分享研究成果,讓每位種植戶都可以將學習到的知識帶入田間地頭,為西槐莊村農業發展“添磚加瓦”。
“目前,這些種植的農產品已經開始陸續成熟,除了傳統的線下售賣方式,我們還會通過微店和直播帶貨的形式進行線上銷售。此外,‘共享菜園’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顧客可以通過選擇‘全托’和‘半托’的形式,到西槐莊村認領菜園。到了9月,我們即將接過師哥師姐的大旗,繼續用所學專業知識,為西槐莊村品質農業轉型之路貢獻青春力量。”研究生賈少乾和王思遠說。